信息来源:慧聪网汽车行业频道
虽然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断加强,交通法规不断完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但是车辆事故和因事故伤亡的人数不断增加,所以人们越来越将自己乘车出行的安全性寄托在汽车本身的安全性能上。有一份汽车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汽车安全性能因此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目前,汽车安全方面采用的新技术主要分为碰撞后易救助技术、损伤减少技术、事故避免技术和事故预防技术四种。
一、碰撞后易救助技术
碰撞后易救助技术是指车辆发生碰撞后便于救助乘员的技术。比如门锁紧急施放系统,该系统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后,为使乘员迅速从被撞车辆中救出,车门应能容易打开。丰田和三菱公司研制了感受碰撞的自动门锁施放系统。其特点是,当碰撞传感器确认已发生碰撞,系统立即施放门锁。
二、减少乘员损伤技术
减少乘员损伤技术主要是为了在车辆发生碰撞后能减轻乘员的损伤程度。比如安全气囊就在车辆撞击减少人员伤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初期的驾驶座安全气囊,到副驾驶座安全气囊,又发展到乘客座椅安全气囊,并且安全气囊的容积也从3 0~45L,增大到60~80L,防护效果不断改善。为了提高汽车侧面的防护能力,除了车身、车门的结构加强外,高级汽车上已安装了防侧撞气囊。它是在车身侧面车门内侧安装有撞击传感器、膨胀器、安全气囊等。当侧面受到强烈撞击时,气囊膨胀,以保护乘客的安全。
针对当汽车碰撞强度不够时安全气囊打不开的情况,人们设计出阶段爆发式安全气囊系统。这一装置可以会根据冲击力的不同而产生可变的约束动作,可以使坐在前排和后排座椅上的乘客同时受到保护。雷诺公司与瑞典供应商Autoliv共同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四阶段爆发式安全气囊系统,当车辆的撞击速度为25km/h时,正常的安全带预紧器将在5毫秒后启动;随着撞击速度的提高,安全气囊的第一充气阶段被激发,此时大约充气40-50升。当车辆的撞击速度达到50km/h时,气囊的第二充气阶段点火,它紧紧地挡住乘客,使之不会从座位滑到地板上。速度再高时,就会使气囊在撞击后15毫秒内完全充满气体。后座上的乘客同样也是利用这种技术进行保护,它所用的气囊折叠安放在安全带的腹带中,使60升容量大气囊可展开于后排座位每个乘客的正前方。车厢内所有座位上都装有传感装置,用来防止无人的或坐小孩的位置上气囊的展开。
三、事故避免技术
事故避免技术是为避免事故发生而开发的预警系统。比如车距保持警报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测定跟踪车辆到前车的距离信号,当两车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时,系统报警,同时跟踪车辆自动制动,使前后车辆距离保持不变,以免车辆发生“追尾”事故。日本大发、三菱公司利用激光雷达为传感器,大发公司还利用风档玻璃显示器和蜂鸣器提醒驾驶员注意。美国研究机构为了使车辆之间保持合适距离,其雷达系统每秒钟发出50个脉冲信号探测车前信息。为了控制横向距离,自动化公路上每隔lm设有一个磁性传感器,汽车导航系统可利用这些装置防止汽车过于偏向道路的某一侧。
再比如刹车警示系统,该系统可在发生事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多种方式被激活,当汽车接近一个静止的或者运动的障碍物而司机并未作出反应,警示灯就会闪亮并反射在前窗玻璃上,同时激活一个蜂鸣器。在多数情况下,这就足以引起司机作出反应从而避免危险。在司机根本没有作出任何反应的情况下,自动刹车功能就会被激活,使制动器的压力增强到足以刹住车辆的程度。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不可能避免撞车事故,但是可在发生撞击之前降低车速,从而减轻发生严重后果的危险性。
四、事故预防技术
事故预防技术是一种最为人性化和最主动的安全技术。比如行驶中打瞌睡或精力不集中的警报系统,驾驶人员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戴-克公司为客车和载货车设计了一种防困系统,其车载计算机能够识别行车路线上的标记,并通过传感器监视驾驶员的工作状态。如果驾驶员打瞌睡或注意力下降,不断出现与方向盘操纵的特定设定一致时,警报系统会发出响声来提醒驾驶员。
视觉增强系统,为使驾驶员在雨、雾天仍有良许力好的视觉效果,国外一些大的汽车公司研制出一种视觉增强系统。该系统能迅速去除风档玻璃上的雨水、雾气。比如日本三菱汽车公司采用的一种斥水玻璃,能使水珠快速结成大水滴流走;日本制造商利用超声波技术使吸附在风档玻璃上的水膜雾化消散;VOLVO公司开发了一种“盲点信息系统(BLIS)”,该系统利用数字摄像技术来监视司机视野中出现的盲点,这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是一项技术性的突破。
轮胎气压不够也是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轮胎气压过低时,会使汽车的行驶性能变坏,加速轮胎磨损,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厂家开发出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当轮胎气压低于某一定值时,该系统报警,以便驾驶人员采取一定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汽车安全技术经历了从碰撞后易救助到减少损伤,再到事故避免和预防的发展过程,逐渐由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向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研究和开发汽车安全保护的高科技产品,并逐渐应用到现代汽车上,一些诸如安全气囊、预警系统、定位系统等安全性装置逐渐成为现代汽车的标准配置。
作者:张作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