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商道·永不言败连载(27)[2006-06-19]
本期提要:乔赢坚信自己的投资理念———不要等有了钱再开始行动。然而在投资实践中,将此理念绝对化,导致“红高粱”演绎了一出“骑虎难下”的悲剧。
投资不慎或投资失败,导致企业破产的案例实在数不胜数。比如,香港百富勤,就是因投资失误,在亚洲金融风暴来临时,企业遭到致命的打击。我们“红高粱”也是因为投资问题而导致失败的。
事实上,第一家红高粱的开设,从投资角度看是非常成功的。我借了40万元,其中押金20万,而店铺实际投资仅20万元,共花了3个来月的筹建时间,结果开业的第4个月就收回了投资。当年获得税后利润189万元。这件事给我一个启发:不要等有了钱再开始创业,只要项目好,不愁没有钱。两手空空照样可以打天下。
由于我坚信我的投资理念———不要等有了钱再开始行动。并且在投资实践中,将此理念绝对化了,后来演绎了一出“骑虎难下”的悲剧。
1996年下半年,由于轻信合作伙伴3个月2000万元投资到位的协议,结果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将当时“红高粱”所赚的全部资金投到10个分店的租金押金上,平均一个店交40多万的押金,启租期是3个月。可后来启租期到了,合作伙伴违约,3个月内2000万一分没到,致使“红高粱”完全处在进退两难的危险境地。进?需要1000万元。退?社会影响太坏。
现在反思这种状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深受以前“投资理念”的影响。事实上,我启动了这个项目,而且由此上演了一系列悲剧:不做吧,“红高粱”就会被曝光,落一个不守信用的坏名。有的“业主”为了支持自己的民族快餐,本来跟世界著名的西式快餐都已签过合同书了,知道“红高粱”要来,宁愿赔违约金也要把店铺租给“红高粱”;我们经过分析,认为“红高粱”没有退路。
这件事我犯了三个错误:一是轻信了合作方;二是过分相信自己过去的投资“经验”;三是同意用“集资”的办法解决后续资金问题。致使我触到了企业的两大“死穴”。结果不仅没有使“红高粱”摆脱困境反而走向了“万丈深渊”。下期提示:当经营遇到困难时,甚至不赚钱时,我的指导思想就是“零利润”策略。公司计划3年不要利润,先要规模和品牌,后求利润。结果3年下来一败涂地。敬请关注“每经商道·永不言败”连载(28)本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授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