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中国访问期间,被那里欣欣向荣的建设所深深地触动。在上海时,他曾倡导提出了“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的文化交流计划,并从1998年开始实施。
法国欧洲时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几位去年和今年到法国进修的中国建筑师,了解了这些建筑师的内心世界。
中国建筑师心声
郭世伟32岁成都规划设计院设计所所长2002年进入EA NANCY进修
在巴黎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巴黎和成都在城市文化方面非常相似。巴黎人喜欢在街边喝咖啡,成都人喜欢在茶馆里喝茶,都是安逸悠闲的生活节奏。但是巴黎保持了完整的自我感觉,而现在的成都正在建设中逐渐失去特色。不仅仅是成都,中国的城市都正在建设中丧失自我。现在“千城一面”,你很难从城市的外观辨别它的历史和文化。
80年代,中国在建筑设计规划领域还没有准备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迷失了方向,现在需要反思整理。这种情况在规划方面没有先例,我希望能从在法国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启发,找到中国城市规划的出路。
严恩杰35岁,河南省城市规划研究院,2001年到EA MARNE-LA-VALLEE学习
河南庆阳是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老城,到80年代它还基本上完整地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但是在近年来的建设中可以说被完全摧毁了。到法国来学习,可以看到法国的建筑非常注重保持“文脉”,你可以在建筑中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好象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
法国在城市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站在历史的角度和大文化的层面把握两者的关系,不但不会偏废一方,甚至可以两者兼得。
邹强,29岁,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讲师,2002年进入EA PARIS-MALAQUAIS学习
在学校里教建筑史和建筑设计,不出来看一看就象是纸上谈兵,根本不行。中国的建筑教材很多是翻译的,和真实情况还是有差距,只有自己来看,来研究,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理解得更直观、更深入。
国内的建筑设计和教学方法是学的苏联,目前已经远远落后了,而且也不很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希望用法国的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现有的教学水平。中国建筑师都很敬业,但是很少有人做出有名的建筑。目前的风气是大量引进国外的设计。但是这并不是方向,最重要的是培养出有现代设计能力的建筑师。教师在知识的更新换代方面就尤为关键。
卓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讲师2000年到巴黎路桥学院进修
在留学法国的期间,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国城市研究学者常常提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的城市?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中国城市规划师思考的问题。的确,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的速度令人瞩目,上海的“三年大变样”(注:上海市政府90年代初的行动纲领),令几年后重访上海的学者教授惊诧。但是适得其反的是,我今年6月带领一批法国路桥高等学院的城市规划MASTERE的学生参观浦东新区的时候,他们的感受是“这不是真正的中国。”我了解他们的质疑并不在于否定中国吸收和接受现代的新事物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为这些突如其来的,五花八门的“商标式”的建筑猛地充斥排挤了原本的城市文脉感到可惜。
我们没有理由责备中国城市对现代性的追求,我们仍然可以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引以为豪。但是,我们也应该听到法国城市研究的专家的一个共同的声音:中国现在正在重复法国20年前的错误。城市的真正活力在于人际信息的交流,城市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是社会交流的必要环境,但我们用玻璃、大理石、不锈钢将城市迅速地粉饰一新的时候,要警惕那些温馨人性化的“场所”正在退化成NO MAN S LAND!建筑倒了,可以重建,但文化历史遗产丧失了,是不可能找回来的。“在城市上建设城市”,法国的经验对中国的规划师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和启示。
柳成荫36岁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局副局长2001年进入EA MARNE-LA-VALLEE学习
这一年的学习经历太难得了。工作过一段时间,很多设计、规划方法都成了定式,这次学习象是洗脑。
中国的建筑设计要求快,出成效,往往没时间思考。而法国设计一座建筑绝不是独立地设计建筑本身,而是从大范围下手,使这个建筑符合它在城市里的角色。他们的设计要考虑文化、历史、社会各种因素,为人着想。
巴黎是个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城市,就是因为它有很多设计在里面。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捕捉到了一些我国城市与欧洲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指标和城市形象所无法反映的差距,比如说生活质量、城市效率等,我准备把欧洲的一些好的经验和我对其规划思路、理念的理解带回去,这对今后的工作会有一些用。
开创双赢的未来
在世界建筑行业,20年来,中国始终是各国关注的目标,因为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的高峰期。从80年代的盲目拆建状态走出来后,90年代,中国建筑业又开始了为追求高质量而大量引进国外设计的新浪潮。现在,无论是在大都市北京、上海,还是在偏远的西部边城,都会找到正在修建或是即将开工的外国设计建筑。
而在法国,建筑设计业鉴于城市遗产保护的大前提,长久以来都处于实践低迷的状态。中国的大工地无疑是对法国建筑设计业的一剂兴奋剂。于是,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访华期间提出了“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的交流倡议,此举一呼百应,法国外交部、文化部、交通部、住房部、教育部等8个部委和几十家建筑学院、设计事务所通力合作,在4年中资助并接待了来自中国的72名高级建筑师,完成了短则1个月,长则1年的学习和实践。
这些来学习的中国建筑师绝非行业里的等闲之辈。他们一半来自各省市的设计院,或是所长、副所长,或是总建筑师;另一半来自高校建筑系,或是系主任,或是教学骨干。一年的时间不仅让法国建筑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建筑精英里深入人心,同时又使法国建筑设计事务所有机会建立起在中国良好的人脉关系。这些中国建筑业年轻的精英们,回国后一旦参评外国设计投标项目,必然会对法国的设计多一分理解和支持。也许,这就是将来在中国的建筑设计市场中,法国设计战胜美国设计的关键一步棋。
在这个交流项目中,受惠的仅仅是法国吗?当然不。如中国的建筑师们所说,法国在建筑设计与规划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经验,在建筑教学领域,也有独特的文化与美学底蕴。在此学习的中国建筑师们,无不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启发。他日回国建设,将会影响一方土地的规划设计风格,将会带动一校学术研究的方式……那么,收益的就将是整个中国建筑领域、尚待建设的城市、以及千千万万的居民。
此番推想当然过于乐观,因为在中国,决定建筑与规划的往往是非专业行政领导,而不是建筑师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无论是建筑领域,还是其它各领域都在走向高质量和专业化。我们可以期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建筑业将吸取各国精华、吐故纳新,达到新的高度。(俞绍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