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报纸上看到中国的留学人口已达七十余万,数字惊人,但这点人口往十三亿的基数里一渗,基本是滴水入沙,踪影难觅了,可以预计,这数字还有足够的膨胀空间。
打开一张世界地图,像葛优一样吐出一个浑园的烟圈,然后指点江山:美国这旮反恐,政审太繁杂,不大好去,日本这旮口袋收紧,有才无财莫进来,新马泰非基本不在考虑之列,那儿的功名还不如国内值钱,剩下的就是欧澳了。
现在就来说一说欧洲教育体系里的佼佼者和典型,法国的高等教育。
法国高教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分类周到,面向就业的高等教育和学术性教育严格分开,前者的代表是被誉以精英教育的工程师学院,从这些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前程无忧,但无忧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其入学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中国九十年代之前的高考。相对于工程师学院,大学教育已基本沦为平民教育,一般说来,只要有高中文凭,就能在大学里占把椅子。当然,就业的也不能都是精英,层次稍低点的职业教育有技术学院和职业高中。这种教育体系避免了学不致用的尴尬和哀怨,也照顾了大多数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
第二个特点,可以用兼容互通来描述。法国学生的学业程度和硬通货一般,流通性极强,大学里的每一年学业都有相应的学位名称,同等级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比如你在这里读了大学一年级,你可以到别的大学从二年级开始就读,比如你读完了本科又想读工程师学位,你前面四年的寒窗不会白费,只要通过入学考试的门槛,你可以进入相应的年级就读。相比之下,中国学生的学业程度就少了自由,就好比农民卖粮被打的白条,河南的白条拿到山东是兑不来钱的。所以法国的教育体系,就好像几栋分开来的盖的大楼,楼之间层层用宽敞的天桥连通,在这栋楼里呆腻味了,穿过天桥上别的楼逛逛,也是方便得紧。
第三个特点是年限紧凑。欧盟国家之间的学位互认,因为语言不通,称呼不同而麻烦迭出,于是大家干脆取个参照物,以高中毕业程度为基准,法语简称BAC,BAC加一,加二,是大学一二年级,BAC加三是大专,加四本科,注意,加五就是硕士了,加八为博士,这比英美高教体系的硕士程度节约了一年半到两年,而且在全世界都承认,对于支付了高昂的成本的留学生来说,是极富诱惑的。所以一贯游离于欧陆之外的英国人也盘算着改革一下,把两年多的硕士压缩到一年,来吸引外国学生。
当然,法国教育的最大优势还是其收费低廉,在高福利框架下运作的教育系统,少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一般大学的都只收少量注册费,大约合人民币一千多元,厚道点的收得更少。学生还可以享受政府发的住房补贴,一般是房租的一半左右。算盘稍打精点,一年的开销,五万人民币就可以对付了。
马屁先拍到这,现在开始挑毛病。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外语和英语差不多就是同义词。法语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还是很低,所以语言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偏偏语言的学问,博大精深,非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得其要领,性急不得,就好像九阴真经,好好练按部就班练,那练出来的肯定是随心所欲的上乘武功,但要照梅超风那样猴急地瞎比划练,最后最多混出九阴白骨爪那样的下三滥来。一般说来,因为大家都需从零开始,所以用功点三年可小成,五年可大成,但要练到打通任督二脉开了天目的空灵境界,十年二十年也不嫌多。只是金子堆出的留学日子,能有几个三年五年?
另外一个毛病就是学后之留,整个西欧社会已是人满为患,对外国人的限制一日严厉过一日,学成后的就业机会几乎沧海一粟。当然,学未必要留,但问题是以今日中国的海归行情,履历里就是一个或几个洋学历未免单薄了些,还需配以国外的工作经验来添底气。所以留的功德,甚至大过于学。
留学法国,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