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阶段学完以后,便要开始一段以语法为主的学习了。根据经验,这段时间大约要半年到一年之久。
德国人不习惯于用很多时间讲授语法,中国教师则习惯于把语法讲透。这大概是由于母语不同的原因吧!许多不懂汉语语法的人不是汉语也讲得很不错吗?另外,德国人是单语教学。在学习德语的初期,德国教师也不可能给中国学生在语法上作更多的理论上的讲解。因此,德国教师通常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语法规律,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应该是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但过于费时间。有时候还会出现对语法规则的理解错误。等到发现时已经很晚,损失较大。中国教师教起来则更加直截了当。学生不容易走弯路。两种教法究竟哪一种好,并不是绝对的。但一般说来,在初学阶段由中国老师授课似乎更容易入门。和英语比较,德语又是一种入门较难的语言,所以还是在学习初期由中国老师讲授效果更好些。
学语法就要学词法。词法是语法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同学感到最困难的部分。词法中很主要的任务是要学习词形变化。德语是词形变化比较多的语言,不但比汉语多,而且比英语多。词形变化,在语言学上叫作“屈折”(注意:不是“曲折”!),德语叫Beugung, Flexion。它包括变位(Konjugation)、变格(Deklination)。在德语语法中大都不把升级(Steigerung)算在屈折的范围之内。于是有的语法书便把需要升级的副词算作所谓的不变词(Partikel)。然而在严格意义上说,升级也是一种词形变化。把升级也算作屈折的内容更符合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德语也可被分成10大词类:即动词(Verb)、名词(Substantiv)、冠词(Artikel)、代词(Pronomen)、形容词(Adjektiv)、数词(Numerale)、副词(Adverb)、介词(Präposition)、连词(Konjunktion)、感叹词(Interjektion)。在这10大词类中需要变格和变位的有动词、名词、冠词、代词、形容词和数词,占60%。如果把升级(Steigerung)也算成词形变化的话,则还需要再加上副词。由此可见,学好德语的词形变化有多么重要。
首先来介绍动词的变位。所谓“变位”,在德语中指的就是限定动词根据人称、数、时态、语态和语气所发生的变化。非限定动词是不根据人称、数、时态、语态和语气而发生变化的。德语中的非限定动词只包括不定式和分词。动名词不属于非限定动词,而属于名词。这一点是与英语不同的,同学们需要加以注意。这个问题以后再讲。
德语中有3个人称、2个数、6个时态、3个语态和3个语气。德语限定动词与非限定动词的内容,请见下面的两个表:
表1
限定动词
人称
第 一 人 称
第 二 人 称
第 三 人 称
数
单 数
复 数
时态
现 在 时
过 去 时
现 在 完 成 时
过 去 完 成 时
第 一 将 来 时
第 二 将 来 时
语态
主动语态
被动语态
过程被动语态
状态被动语态
语气
直 陈 式
虚 拟 式
命 令 式
表2
非限定动词不定式
主动语 态
现在时(第一不定式)
现在完成时(第二不定式)
第一将来时
第二将来时
被动语态
过程被动式
现在时(第一不定式)
现在完成时(第二不定式)
状态被动式
现在时(第一不定式)
现在完成时(第二不定式)
分词
现在分词(第一分词)
过去分词(第二分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