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国家科技奖励的233项通用项目中,湖北省获得25项,占全国十分之一强。连续4年成为获奖大省,它表明湖北省正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稳步迈进。
总体水平提升
近年来,湖北省科技进步显著。湖北省的科研条件、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在国内都属于前列。如“神五”上天,湖北省的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湖北省已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共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居全国第三位),国家“863”项目产业化基地10个(居全国第四位);襄樊建立了全国唯一的航空生命安全研发基地等。
奖项是实力的体现。从2004年度开始,根据科技评价工作改革的有关要求,国家改革了评审指标体系,提高了评审标准。在此背景下,湖北省获奖数有所增加,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强,排名也有所上升,充分证明湖北省科技水平在提升。“在各省推荐的获奖项目中,湖北省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三。”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国家科技奖励由每个省和省部级单位推荐。由省推荐的项目,必须是该省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者第一完成人。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北京和上海。“山东、江苏和浙江这三个科技强省一直和我们不相上下,2004年终于超过了他们。”这位负责人高兴地说。
国家科技奖励是由国家 科技部 将申报指标分配到各省的。近年来,湖北省得到的指标逐年增加,这也说明国家对湖北的科技实力越来越看好。
面向主战场
在三类奖项中,自然科学奖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技术发明奖授予在产品、工艺、材料、系统等几方面做出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科学技术进步奖则是门类广泛的奖项,包括技术开发、社会公益、国家安全和重大工程等多个领域。在评审标准中,都有共同的一条: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即使是侧重于基础研究的自然科学奖,也要求技术发明应在实施后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据介绍,湖北省获奖的科技进步奖的所有项目都是取得了经济效益过亿元的项目。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难题的占绝大多数。其中又大多是面向工业,服务于湖北省工业化中期的特点。在农林项目中,以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为多。电子信息等项目则是湖北省的优势。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得主沈喜洲等发明的“润滑油基础油脱氮精制成套技术及其应用”,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石化行业润滑油基础油安定性差、传统工艺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国石化行业润滑油基础油新质量标准,因其氧化安定性指标要求高而实施困难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由华中科技大学钱壬章等完成的“回流区分级着火燃烧技术”,解决了煤炭利用中的煤种多变,煤质下降,经济性差,调峰困难等制约煤电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这对我国的能源短缺有着重要意义。该项发明对煤质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不管是优质煤、低质煤,还是极难燃用的低品位燃料煤矸石、煤泥,以及低热值高炉煤气都能适用。对低品位燃料的燃用提高了我国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该成果广泛适用于各种燃料的锅炉、工业炉,以及各种类型的加热炉、窑炉、热处理炉等。目前,已在宝钢、攀钢等21个单位的40余台锅炉、工业炉、加热炉、窑炉燃烧器上应用,年创效益1亿元左右。
搭建大平台
“特大型施工机械运行安全、诊断与优化研究”、“三峡工程明渠导流及通航研究与运行实践”、“大型岩体工程稳定性和优化的分析方法及应用”等都是和三峡工程有关的项目,均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2004年获奖项目的一个特点。重大工程在我省实施,为提升湖北省的科技能力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近年来,湖北省注重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科研提供完善的条件和手段。拥有13个“国字牌”的实验室和基地以及试点,这些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另外,积极争取国家973、863等重点项目,借梯上楼。2002年至2004年,湖北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总数达1200项,获得资助经费达2.75亿元,在全国各省市排名前四。2004年在国家973计划中获经费4700万元。
然而,湖北省企业科研现状不容乐观。这次的国家科技奖励,除了“润滑油基础油脱氮精制成套技术及其应用”这项技术由企业完成外,其余的第一完成单位都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强省市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因此,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