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文用什么方法最有效,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香港大学的研究首次发现,儿童书写和绘画最有助学习中文,也是治疗儿童阅读中文障碍的有效方法。这项新发现打破了过往认为阅读能力是建基于儿童听的能力的传统看法。
在全球愈趋一体化之际,中文在很多西方国家的大学已成为重要的科目。港大心理学教授史秉士指出:“这项研究说明,套用学习母语的方法去学习外语并不可行。”
该份研究报告由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助理研究教授萧慧婷与其同事撰写,已于前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中发表。该刊物是该学科的世界权威学术刊物之一。
在过去40年来,大量有关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的研究显示,儿童学习阅读与他们的听力,尤其是对于语言音节的敏感度有很大的关系。近年,学术界与教育界更建立了一种假设,就是读与听之间的密切关系通用于世界不同种类的语言文字。
针对这种看法,萧博士与研究队伍做了一系列有关阅读、抄写、画图以及声音辨认的测试,对象是131名年龄介于7至10岁的北京学童。在抄写方面,这些小童要抄写一些中文单字;画图方面也采取相似的方法,要求他们按一些简单的物件图象照样绘画出来。
结果发现,在学习中文时,写字技巧对这些小童阅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画图与阅读中文也很有关连,而辨认声音的技巧对阅读能力的发展帮助不大。
研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写字能促进儿童对汉字字型结构的分析,加上重复练写的手部活动,会使儿童建立对汉字的动作记忆。至于画图能力与阅读有密切关系,则证明汉字“字画同源”的语言理论。
萧博士由此推测,“如果在学习中文期间减少抄写,将会影响到阅读能力的建立。例如在初中或高小便学习及依赖电脑打字,对掌握中文很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有趣的是,这些研究结果恰好显示,学习阅读不同语文时存在两种不同的途径:通过手写学习中文,通过耳听学习英文。
萧博士解释,这是因为中文有很多同音字,而文字主要是基于意思,与语音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纯粹靠辨认语音,不足以发展儿童的中文阅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