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年战前确有两批大量的新兵补入部队。以昆明军区为例,一为78年春季征兵的兵员,这部份士兵一般受到过比较好的训练(当时而言,也只半年而已);二为78年秋季征兵的兵员,这部份士兵在上前线时有许多人连枪都尚不会打(到部队已是年底了,在新兵连练了几天队列而已,到连队打过一两次靶)。好在当时人皆尚武,这批兵员又多来自云贵川叁省,对山地比较熟悉,第二批兵在连队也受到了特殊关照(老战士新战士一对一帮,这倒是从前我军的老传统,现在就不知道了),因此伤亡并不大。相对而言,战前从其他军区抽调来的战斗骨干(多是北方平原兵),尽管技战术好,但一则因为作为战斗骨干的带头作用,二则因为平原人对山区的不适应(按当时的说法,在训练场呱呱叫,一爬山就拉稀--还没到半山腰就不灵了)而在战斗中(甚至在投入战斗前就已经)体力透支,伤亡却很大。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当时中国的军队情况和国防状况
2.战斗中确有自伤行为。11军某团有一战士战前是全团标兵,在驻地做好事、干苦活,任劳任怨,甚至跳入厕所为人寻找失物(当时不比现在,那时老百姓为丢了两毛钱都可能去自杀)。但临战就不行了,战斗发起时在指导员的再叁督促下才跟随前进,没过国境线就负伤了--后来证明是自伤,用半自动在自己大腿上来了一下。战后被押送回家。应该说部队对他的处理还是较轻的,当时这种情况可以处理得与叛变投敌一样。其经过血与火的战友倒是很理解他,认为他还是做到了别人难以做到的事,比如下厕所为人寻物,许多立功的战友即说宁愿扛炸药包炸碉堡也不愿做这事,因而认为“押送”太重了。
3.被俘人员普遍都受到了越南人的肉体折磨。同样是上述某团,有一个排(或半个排?)在一位副连长的带领下打穿插误入越军主阵地,因为经验不足而决定退出(应该坚持住因为部队马上就会发动攻击了),结果被人包了饺子,除了被俘6--7人外全部战死。被俘人员中包括一名步话机话务员,战后被放回来时两个脸都被打黑了(全是淤血),回到团里见人就哭,有人说他当时还不如拼了算了,他回答:“我连把刀都没有,想死都没法死,怎么拼?!”--或许从这以后才有了光荣弹。该话务员后来被“遣送回家”(注意非“押送”,但也不算是正常退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