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记者吴晶晶、卫敏丽)目前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投入仍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因素之一。有关专家指出,除了投入总量仍然不足、尚缺乏稳定增长机制外,科技投入的方式、结构、管理、体制保障等问题也亟待引起重视。
“科技投入,不光是数量上的事。”全国科 技大会上,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说,“我相信国家在科技投入上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现在更迫切要解决的是体制问题。体制不改,投入再多也没用。”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科技投入管理和调控尚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资金管理较为粗放,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薄弱。同时科技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基础性科研投入不足。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科技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奉公指出,目前我国科技投入渠道分散,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重复立项,也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此外在科技投入管理上重过程轻目标,立项的时候把关很严,竞争激烈,而成果的验收不到位。“在这方面,光靠现有的加强管理、审计、过程追踪、分期拨款等措施还不够,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他还认为,现在我国的科技投入方式不利于原始创新。因为科研项目申请者一般要有较高资历,一般年轻人很难获得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机会,而很多原创性成果恰恰是年轻人做出来的。
出席大会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丁建表示,现在有的部门为某个科研项目投入了经费,就希望短时期内很快出成果,“我们说科技研发起码要十年磨一剑,甚至更长,否则不可能做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成果,国家的科技投入应该是长期持续的,要有长远的眼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上天才花了多少经费?”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金周英教授说,“我们现在缺的不光是科研经费,更重要的是把经费花到‘刀刃’上,真正有效地管理好,不要被不正当地花费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