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学时报》2006年1月10日报道:创新、创新,还是创新。在全国科技大会开幕式现场,记者和来自全国科技界的优秀代表一起体验了“自主创新”在当今时代所具有的强烈感召力。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王永仲说 ,他发明的“模仿和集成生物视觉优势的红外热成像系列设备”,花了15年时间,才获得最后的成功。这15年所依靠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参加科技大会,使他看到了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和建设好国家的决心。他表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S-150型超高速等待式分幅摄影机”的发明者认为 ,这次科技大会是党和政府向全国发出的“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又一次总动员令。中国科学的春天再次来到。
一位看上去已年过花甲的科技工作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他就是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国家科委委员贾蔚文。贾老告诉记者,此次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后在科技领域召开的首次动员大会。此前,我国的发展一直靠资源、资本等要素拉动。此次大会明确提出把加强自主创新定位为国家战略,这是我国在科技发展战略思路上的一个重大飞跃。他认为,实施这一战略我国有如下优势:一方面,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可以集中全国的资源、调动各地的人才来共同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艰巨任务。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鼓励创新的丰富内容也为科技强国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告诉记者, 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实施是确保我国在需要长期投入的科研领域占领制高点的关键一步。以生物医药技术为例,一个新药的研制成功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需要长期给予支持。新药的研制周期长,从发现药物的活性到多次临床试验,要有个过程,一般5年左右。若没有国家的长期投入和支持,很难形成有效的成果。
陈竺还说 ,胡锦涛主席在大会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里有观念转变的问题。正因为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所以才需要国家给予支持。当然,也有人认为,企业不应该让国家支持,应该自己去市场上拼搏。这与国家应该给企业以支持的出发点并不矛盾。而且,不仅科研成果需要企业转化,中国的科技人员也应走向企业,而不只是在科研机构或大学从事科研。美国的许多科学家和院士都在企业里成长出来,有的从科研机构进入企业,企业和国家都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