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建国之初,由于国内没有自己的军工产业,武器全部依赖进口和各种缴获,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民战士手中的“万国牌”武器,口径从6.5毫米到11.43毫米竟多达11种,这对后勤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
转眼已经是建国55周年之后的今天了,中国的军工产业已经发展出辉煌的成就,“万国牌”枪械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当把视线略略提高的时候发现“万国牌”的现象依然存在,就表现在小口径火炮上,空军航空兵有航炮国产23毫米和进口的30毫米两种,早先还有37毫米,好在现在已经淘汰。而防空兵则是口径最复杂的,包括25、30、35、37毫米等口径的高炮,有的数量众多,有的性能先进,看来短时间内谁也代替不了谁,好在至少淘汰了20毫米和23毫米两种。陆军算是最简单的,但是也包括了快速突击车搭载的23毫米机关炮和装甲战车使用的25毫米自动炮两种,而随着BMP-3炮塔的引进,有增加一种30毫米,是三军中唯一一个有增无减的。而海军是仅次于空军防空兵的拥有25、30、37三种口径,也是各占主流,谁也代替不了谁。
出现这种状况对于后勤和军工产业来说都是噩梦,必须大量生产和储备各种口径弹药,而且三军中相同口径弹药也未必通用,这无疑大大增加后勤难度,和平时期尚可通过严加管理避免混乱出现,如果是战时呢?战争的爆发不可能不带来任何的混乱,也许少许的差错就会造成前线战士得不到需要得弹药,而后勤却因为弹药种类繁多而顾东不顾西。当年对印度作战时印度反面就出现过使用美制武器得部队得到得却是英制弹药得情况,原因就是美英两国各自用自己得武器支持印度。如今面对我军出现类似得状况,谁可以保证在战时不会发生与印度一样得情况?战争中对生产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平时大量储备的弹药会在高消耗的现代化战争中迅速用光,而面对种类繁多的弹药要求,如何调配生产也将是异常繁琐的工作,问题多多。这种情况后人也许可以尴尬和教训来形容,但是对于前线得战士付出得代价就只有生命这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这个痛苦将时无法用金钱或者其他任何东西来替代的,是带着血和泪的。

面对这样的处境,不加紧改进是不可以的,参考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美俄两国,小口径火炮通用最好的是美国,其三军都使用一种火炮,即M61“火神”6管2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在弹药方面自然没有补给错误的问题,而仅有的两个例外是A-10攻击机上使用的7管3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和M2/M3步兵/骑兵战车上使用的25毫米主炮,而A-10又是即将淘汰的机种,所以美国的小口径火炮是最简单最通用的。美国的路需要大量的金钱做基础研制三军通用火炮,这个对于中国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俄国的特色是口径最统一,即三军的小口径火炮都是30毫米,但是又有消息称俄国三军同口径火炮的弹药并不通用,这个危险将十分巨大。反对步枪和手枪同口径的人就提出过如果前线的步枪等到的弹药却是同口径的手枪弹,结果将十分严重。这个不就是印度的情况吗?一艘即将起航的军舰得到的补给却是陆军弹药,后果比枪弹只会更严重。恐怕在无奈和痛苦之后还要加上个说不出的尴尬,不是后勤没有弹药,也不是生产不出弹药,运输导航也没有任何问题,可自己偏偏没有弹药可用。所以俄国的路绝对不能走,而且俄国的路对中国来说也并不能起到节约金钱的作用。

造成中国的现状不是短时间的原因,当然也不可能幻想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建国之初,美国敌视封锁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然不可能从美国为首的西方进口任何武器技术。而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武器和技术是我国发展军事工业唯一的来源,走俄国道路是当时唯一的选择。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已经形成广泛的俄制武器系统,这个系统直至今天都没有完全的结束,为了应对苏联的军事压力,同时的美国并没有对中国解禁,所以在“深挖洞,广积粮”时期有制造了大批武器准备打人民战争打世界大战,所以形成了现在数量众多的俄式装备。
面对美苏争霸的高峰,美国因为经济滞胀而落下阵来,迫切需要拉拢中国以对抗苏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中美“蜜月”时期。在中美“蜜月”时期,明显感觉自身武器落后的中国又引进仿制了一些西方高炮,这其中以仿制于瑞典博福斯的双联35毫米牵引式高炮为代表。而进入20世纪90代后,面对美国的军事包围,加上中俄关系的改善,中国又再次进口了一批俄制武器,可是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俄式武器已经变换了好几代,与建国之初引进的俄式武器有的方面可以用“判若两人”来形容,这进一步加剧了武器口径的复杂化。最终形成现在极端复杂混乱的火炮型号。
要改变现状可以从军队内部开始,空军飞机对于重量极端敏感,所以想一下把航炮口径统一到23或者30都不可能,只能企盼国内航空工业的发达来逐步加以改变。
空军防空兵则容易的多,所有型号中以双35性能最佳,可以确定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海军目前的发展方向比较明显,25毫米将被逐步淘汰,虽然30与37毫米将继续共存,但是双37毫米炮将不在作为近防炮使用,而转为小型舰艇的主炮,近防炮方面实际将被730和630统一,未来新型快艇主炮改为使用630或230,将进一步统一口径和弹药,从而使海军最先成为统一口径弹药的军中。
陆军现在的主流将是25毫米,从新型装甲车和自行高炮上是可以看出这一点的,至于BMP-3炮塔的30毫米火炮,这个的改进难度将远远低于航炮的统一,统一到25毫米是很现实的。至于那个23毫米的低后座机关炮作为一个特例,装备数量不会太多,而且是以精锐的空降兵、特种部队等为主,所以用特供的方式供应也是可以接受的,其口径上也没有冲突的项目,所以想混乱也又一定难度。
当然美国的道路虽然还不适应我国,但是并非我国不可以走,最近的《世界军事》上就有一幅有国产730舰炮配合防空导弹改装的自行高炮系统,利用成熟的先进的国产技术实行三军通用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转眼已经是建国55周年之后的今天了,中国的军工产业已经发展出辉煌的成就,“万国牌”枪械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当把视线略略提高的时候发现“万国牌”的现象依然存在,就表现在小口径火炮上,空军航空兵有航炮国产23毫米和进口的30毫米两种,早先还有37毫米,好在现在已经淘汰。而防空兵则是口径最复杂的,包括25、30、35、37毫米等口径的高炮,有的数量众多,有的性能先进,看来短时间内谁也代替不了谁,好在至少淘汰了20毫米和23毫米两种。陆军算是最简单的,但是也包括了快速突击车搭载的23毫米机关炮和装甲战车使用的25毫米自动炮两种,而随着BMP-3炮塔的引进,有增加一种30毫米,是三军中唯一一个有增无减的。而海军是仅次于空军防空兵的拥有25、30、37三种口径,也是各占主流,谁也代替不了谁。
出现这种状况对于后勤和军工产业来说都是噩梦,必须大量生产和储备各种口径弹药,而且三军中相同口径弹药也未必通用,这无疑大大增加后勤难度,和平时期尚可通过严加管理避免混乱出现,如果是战时呢?战争的爆发不可能不带来任何的混乱,也许少许的差错就会造成前线战士得不到需要得弹药,而后勤却因为弹药种类繁多而顾东不顾西。当年对印度作战时印度反面就出现过使用美制武器得部队得到得却是英制弹药得情况,原因就是美英两国各自用自己得武器支持印度。如今面对我军出现类似得状况,谁可以保证在战时不会发生与印度一样得情况?战争中对生产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平时大量储备的弹药会在高消耗的现代化战争中迅速用光,而面对种类繁多的弹药要求,如何调配生产也将是异常繁琐的工作,问题多多。这种情况后人也许可以尴尬和教训来形容,但是对于前线得战士付出得代价就只有生命这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这个痛苦将时无法用金钱或者其他任何东西来替代的,是带着血和泪的。
面对这样的处境,不加紧改进是不可以的,参考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美俄两国,小口径火炮通用最好的是美国,其三军都使用一种火炮,即M61“火神”6管2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在弹药方面自然没有补给错误的问题,而仅有的两个例外是A-10攻击机上使用的7管3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和M2/M3步兵/骑兵战车上使用的25毫米主炮,而A-10又是即将淘汰的机种,所以美国的小口径火炮是最简单最通用的。美国的路需要大量的金钱做基础研制三军通用火炮,这个对于中国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俄国的特色是口径最统一,即三军的小口径火炮都是30毫米,但是又有消息称俄国三军同口径火炮的弹药并不通用,这个危险将十分巨大。反对步枪和手枪同口径的人就提出过如果前线的步枪等到的弹药却是同口径的手枪弹,结果将十分严重。这个不就是印度的情况吗?一艘即将起航的军舰得到的补给却是陆军弹药,后果比枪弹只会更严重。恐怕在无奈和痛苦之后还要加上个说不出的尴尬,不是后勤没有弹药,也不是生产不出弹药,运输导航也没有任何问题,可自己偏偏没有弹药可用。所以俄国的路绝对不能走,而且俄国的路对中国来说也并不能起到节约金钱的作用。
造成中国的现状不是短时间的原因,当然也不可能幻想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建国之初,美国敌视封锁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然不可能从美国为首的西方进口任何武器技术。而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武器和技术是我国发展军事工业唯一的来源,走俄国道路是当时唯一的选择。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已经形成广泛的俄制武器系统,这个系统直至今天都没有完全的结束,为了应对苏联的军事压力,同时的美国并没有对中国解禁,所以在“深挖洞,广积粮”时期有制造了大批武器准备打人民战争打世界大战,所以形成了现在数量众多的俄式装备。
面对美苏争霸的高峰,美国因为经济滞胀而落下阵来,迫切需要拉拢中国以对抗苏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中美“蜜月”时期。在中美“蜜月”时期,明显感觉自身武器落后的中国又引进仿制了一些西方高炮,这其中以仿制于瑞典博福斯的双联35毫米牵引式高炮为代表。而进入20世纪90代后,面对美国的军事包围,加上中俄关系的改善,中国又再次进口了一批俄制武器,可是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俄式武器已经变换了好几代,与建国之初引进的俄式武器有的方面可以用“判若两人”来形容,这进一步加剧了武器口径的复杂化。最终形成现在极端复杂混乱的火炮型号。
要改变现状可以从军队内部开始,空军飞机对于重量极端敏感,所以想一下把航炮口径统一到23或者30都不可能,只能企盼国内航空工业的发达来逐步加以改变。
防空军则容易的多,所有型号中以双35性能最佳,可以确定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新式双联35毫米自行高炮,所用火炮及弹药与陆军引进制造的PG99高炮通用。
海军目前的发展方向比较明显,25毫米将被逐步淘汰,虽然30与37毫米将继续共存,但是双37毫米炮将不在作为近防炮使用,而转为小型舰艇的主炮,近防炮方面实际将被730和630统一,未来新型快艇主炮改为使用630或230,将进一步统一口径和弹药,从而使海军最先成为统一口径弹药的军中。
陆军现在的主流将是25毫米,从新型装甲车和自行高炮上是可以看出这一点的,至于BMP-3炮塔的30毫米火炮,这个的改进难度将远远低于航炮的统一,统一到25毫米是很现实的。至于那个23毫米的低后座机关炮作为一个特例,装备数量不会太多,而且是以精锐的空降兵、特种部队等为主,所以用特供的方式供应也是可以接受的,其口径上也没有冲突的项目,所以想混乱也又一定难度。
当然美国的道路虽然还不适应我国,但是并非我国不可以走,最近的《世界军事》上就有一幅有国产730舰炮配合防空导弹改装的自行高炮系统,利用成熟的先进的国产技术实行三军通用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