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进途中突发情况处置。本报记者张雷摄
越下越大的冰冷秋雨给远程机动部队开进带来了不少麻烦。然而比秋雨带来的崎岖泥泞、山路盘旋更麻烦的是如影随形般甩不掉的电子干扰,是神出鬼没、左袭右扰的各种“蓝军”分队。逼真的战场环境,让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官兵几乎分不清这究竟是演练,还是实战?
部队是趁着黎明时分的星光出发的。然而就在静悄悄的星空下,一支“蓝军”侦察小分队差一点就成功接近了机步旅的机动指挥所。当发现并成功拦截了这个小分队时,虽说有惊无险,却也着实让官兵们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天刚蒙蒙亮,部队还没走出多远,前方就出现了数百米的染毒地段和被毁伤严重的道桥。机动指挥所立即组织部队展开防化侦察、道路和装备洗消,并指挥部队迂回通过毁伤路段。此时,强大而持续的电子干扰,又给实时指挥设置了重重障碍。这边部队机动严重受阻,那边后勤供给和装备维修保障也不断受到“蓝军”阻挠。
导演部对战机既狠又准的把握,“蓝军”一路伴随、花样翻新的袭扰,把某机步旅“拖”进了实战之中。
雨中观战,发现战局虽然变化多端,但机步旅还是在一次次攻击得手、反败为胜中节节推进。他们有什么制胜之道?观战之余,见缝插针地采访各级指挥员,许多妙局和谜团被解开。
比如,为了对付挥不去、理还乱的电子干扰问题,他们除了加紧对电磁频谱管理的研究、训练和人才培养,还脚踏实地地拿出了一批土洋结合的办法。他们的旗语、灯语、手语,他们的接力通信、多频共用、隐真示假,有的很有科技含量,有的土得掉渣,但都结实、管用、好使。
比如,为了应对信息化条件下的主要作战任务和典型作战样式,他们把诸多作战要素捏成了一些小型机步群,专打那种力求影响战局、扭转乾坤的小仗。精干编成,特种作战,轻便得像匕首,却往往直刺七寸、一剑封喉。
这些平时训练中的思路和办法,在这两天的行军作战中派上了用场。尤其是在从难从严设置的一次次危局、险局甚至败局中,显示出不凡的作用。站在这个角度观战,训练正向实战越贴越近;逼真的实战环境,又反过来牵引着训练观念转型、训练方式方法创新。
当然,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也远远不止这些内容、方法,因为我们这一代军人对未来信息化战场、信息化战争有太多的未知。那么,当前该把想清楚的问题先想明白,把能够搞的训练先抓起来,在思考的过程中出题设局,在训练的磨刀石上砺剑试锋,在逼真的战场战局中不断求解未知数,本身就是训练转型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
夜黑雨浓。机步旅经过10多个小时的实战化训练,到达某宿营地安营扎寨。机动指挥所里,指挥员们正挑灯总结战况。记者发现,他们争论的是一天战事的得失,记录的是暴露出来的问题。旅长王新说,战场越真,训练越实,在实战环境里摸爬滚打,才能像照镜子那样照出自己的真水平、真差距,才能明白眼下该补什么课、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荒原宿营地,夜深灯火明。天气预报说明天小雪。明天的机动更加困难,明天的战局更加扑朔迷离。这是军人锤炼意志品格的大好时机。(记者丁海明孙兆秋特约记者石斌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