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Q5后的近距火力支援由谁担当?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0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强五飞机作为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种超音速作战飞机,以其良好的低空飞行品质、装甲保护能力、较高的可靠性与维护性,在世界航空史与空军史上都写了光辉的一页。

该机研制工作起步于1958年,当时被称为“雄鹰302”,设计代号为“106号”机,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承担研制任务,总设计师为陆孝彭。1965年6月4日首飞上天,1968年11月正式批量生产。

该机吸收和继承了米格―19的许多许多优点与合理之处,但也采用了两侧进气等当时西方国家的设计理念,几十年来该机该机发展了多个改型,除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外,还向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苏丹等国出口。因其性能良好、价格低廉,受到中外空军的广泛好评。巴基斯坦使用该机在对抗空战演习中,多次胜过幻影―5、米格―21,甚至在低空赢过F―16A。

然而,同任何曾经先进过的武器装备一样,该机有一些固有的缺陷,如航程与作战半径小,载弹量低,机载设备相对落后,在服役近四十年后也面临着退役下岗问题。

该机是支援我陆、海军作战的重要力量,是近距航空火力支援的先锋和主力。那么该机退役之后,哪个机型接替为好呢?

笔者认为,由性能先进但价格昂贵的苏式系列与歼―10系列飞机替代显然不够经济,他们应担当截击、空战、空中进攻作战等重任,而比较好的替代机型应是性能适度够用、价格较低、利于后勤装备保障者等。

按此思路,比较好的强五接替机型有:正在研制中的“枭龙”、“山鹰”以及L―15。后两型机虽主要担负高级教练任务,但具有良好的改装潜力,况且世界上许多国家在高级教练机的基础上改装对地攻击机也不乏先例,如法、德联合研制的“阿尔法喷气”式、英国研制的“隼”式、意大利研制的MB―339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