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批评部分部队为避免磨损而不用战备背囊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0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军报批评部分部队为避免磨损而不用战备背囊

新闻事实

8月下旬,在武警某部指导工作准备离开的上级工作组,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临时决定检查部队的紧急出动。紧急集合哨响后,部队在规定时间内集合完毕,但官兵身上的背包却引起了工作组的注意。

“怎么不用配发的战备背囊?”一名连长道出了实情:机关有要求,战备背囊平时不得动用,因此平时训练,一直沿用打背包的老方法。

原来,战备背囊配发后不久,机关在进行战备检查时,发现一些训练强度大的连队战备背囊出现了磨损。为此,机关要求连队将战备背囊存放起来,不经批准,不得随意动用。

战备背囊体积小、容量大、携带方便,能有效提高部队出动速度。为了避免磨损而不用背囊,如此战训脱节,如何保证战斗力?在讲评会上,程部队长严肃批评了这种做法。

随即,该部官兵进行了一次携带战备背囊抓捕逃犯的紧急拉动演练,结果因为背囊使用不熟练,集合时间超过了5分钟。

第二天下午,程部队长趁热打铁,组织官兵学习全军军事训练会议精神,对照检查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上的差距,反思了一些战训脱节的做法。之后,机关及时修改完善了《战备训练工作考评细则》,突出了实战标准,强调科学处理抓训练与预防训练伤、维护装备的关系,使官兵深刻认识到操场就是战场,训练就是战斗的道理。如今,贴近实战训练之风在这个部队悄然兴起。

就事论理

要坚持战训一致

吴顺祥

部队紧急拉动,放着配备的战备背囊不用,却在那里打背包。发生在武警某部的这件尴尬事,值得深思。

战训一致是军事训练的本质要求。训练和打仗是分不开的。训练,是平时的打仗;打仗,是战时的训练。我们训练场上流血流汗,不就是为了在战场上一显身手吗?“练为战”,这是严酷的战争对我们提出的严格要求。因此,我们的训练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根本着眼点,抓得很实、练得很实,不能有半点的虚假和漂浮。训练实不实,看起来是工作作风问题,实质是思想作风问题。武警某部看到了这一点,进而采取切实措施,从小事抓起,告别战训脱节的做法,很值得称道。

烽火1A:中国货真价实的军用通信卫星

它确实是一颗货真价实的军用通信卫星。

二OOO年一月发射的是军方第一颗精密军用通信卫星用以支持解放军的指挥,通信,控制以及情报(C3I)系统。使用了一个商业化的名字中星22军方正式名称为烽火1。

九月十三号发射这颗中星22A就是熄火1A啦。

中星22基于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重2.3吨。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将步入高密度发射期,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将完成三十多颗国内外卫星的发射任务,相当于过去三十多年发射卫星量的总和。而作为中国航天未来五年繁重发射任务的揭幕之举,“中星-22号A”通信卫星发射意义自是非同寻常。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