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舟桥旅30分钟能在长江搭建千米浮桥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0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深秋的一天下午,广州军区某舟桥旅在带有战术背景的情况下,仅用30多分钟,就在1000多米宽的滚滚长江上架起一条钢铁巨龙。全军舟桥部队的代表现场观摩了这场实兵演习,有关领导对演习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全旅主战装备的某型特种舟桥,服役时间长,机械化作业程度低。然而其优点却又显而易见,其稳定的性能、超大的载重量、方便装卸机动的结构,使之成为特大江河渡江工程保障任务中不可替代的主力军。该旅北上荆江分洪区、南战洞庭湖,创下了舟桥部队在内河湖泊行进间快速克服障碍的先例。1994年,该旅在武汉长江

大桥上游成功架设钢铁浮桥,为全军舟桥部队遂行渡江工程保障任务探索了经验。正是这些老式装备器材,在上级赋予的各项重大任务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该旅连续两年被军区评为“现有装备‘两成两力’先进旅团单位”,今年初又被评为“全军装备管理先进单位”。面对装备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骄人成绩,旅长王亚利感慨地说:“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老装备一样大有作为!”

笔者在该旅修理营观摩了特种舟桥尾舟中修的演示过程。4组维修人员分别从拆卸分解、装复调试等4个步骤演示了尾舟的维护保养全过程。原本遭江水侵蚀漏水、失去动力的尾舟,在维修人员悉心修复下,迅速恢复了原有性能。

这个旅老式特种舟车使用30多年,由于厂家停产多年,给保障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针对这些情况,旅装备部积极寻找新方法、开拓新途径,发动官兵采取修旧、利废、加工、替代等方法,对报废车辆进行了拆件,共回收配件30多种,同时还组织官兵对所有老式舟车进行了全方位保养维修,使其重新扬威训练场。

该旅党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相对落后的装备器材,只有在可持续发展上做好文章,才能不断适应军事变革的要求。为此,该旅党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他们实行分

层培训,义务兵以基本操作训练为主;士官侧重“一专多能”训练,提高综合维修保障能力;干部注重提高装备业务能力,形成一支以技术干部为骨干、士官为主体的人才群体。在技术革新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等技术革新活动,充分挖掘现有装备的潜力,先后研制完成了尾舟吊绳等2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装备管理自动化系统、维修管理系统、战场装备抢修自动诊断系统等一批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成果相继投入使用,使舟桥架设速度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