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舰载直八直升机起飞前往失事潜艇海区
9月16日,北海舰队出动航空兵、猎潜艇、打捞救生船、拖船等多种兵力,在黄海某海域对一艘“失事”潜艇实施紧急救援。此次救援演练,首次采用移动式救生钟与潜艇对接,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营救出“遇险”艇员。
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搜索兵力群存直升机引导下,对“失事”潜艇进行精确定位后,援潜作业兵力迅速将作业场布设完毕。海上指挥所政工组负责人通过电话,对“失事”潜艇官兵进行亲切慰问和简短动员后,3名训练有素的潜水员从容地进入移动式救生钟。检查气密性、关闭上圆门、脱离啮合器···…一系列准备工作结束后,救生钟在船吊和绞车的牵引下,缓缓潜人海中。10分钟后,救生钟与“失事”潜艇成功对接。紧接着,救援人员与艇内取得联系,并将部分“遇险”艇员救至救生钟内。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救生钟开始上浮。中午12时16分,救生钟浮出水面,艇员安全“获救”。
据此次救援演练海上指挥员、北海舰队苏士亮司令员介绍,移动式救生钟对潜艇救援演练的成功,不但提高了战时救援工作的安全系数,而且丰富了我人民海军的救援工作手段,使海上援救的实战能力实现了新突破。(摄影报道/李德张建索德胜)
中国军方车载式炊事房舱大大提高野炊速度
12月上旬,松嫩平原腹地白雪皑皑。黑龙江某预备役高炮师组织所属部队挺进广袤的雪野,拉开了冬季适应性训练的帷幕。
气温骤然降至零下20多度,笔者看到,官兵们的哈气凝成了军帽上不规则的霜花。行军途中,师团领导站排头,带领官兵穿林海过雪地,进行耐严寒训练。突然远方观察哨传来“敌”情通报:“前方200米处发现敌染毒区。”一场防化洗消演练开始了。团长冯国斌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全员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具。20分钟后,战炮分队顺利通过染毒区和“敌”炮火封锁区。情况接连不断。战炮分队被“敌”侦察发现,“敌”派出战机对我重点目标进行火力打击。面对“敌情”,官兵们迅速对火炮进行伪装,有的依托就近的地形地物进行隐蔽。进入战位的高炮分队立即调整射击诸元。瞬间,炮声轰鸣,“敌”目标被击中。
傍晚,天色渐渐朦胧起来。宿营地上,某团一个车载式的炊事方舱吸引了笔者的目光。方舱内的炊事设备一应俱全,不到30分钟,四菜一汤、米饭和馒头就摆在官兵面前。该团后勤处长班磊介绍说:这个野战炊事方舱具有性能稳定、高效节能、操作简单、运输卸载方便等特点,大大提高了野炊的速度。
据了解,此次冬训,行程共500余公里。为摔打锤炼官兵在恶劣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这个师采取徒步行军、野外宿营的方式,主要围绕机动防空、要地防空、防卫星侦察、疏散隐蔽、通过炮火封锁区等重点课目进行全程演练。演练中,他们结合防区内冰雪覆盖面大、地表冻层厚、预设战场多为平原的特点,突出抓师团两级军官在严寒条件下防空袭战法研练,重点对防空目标、桥梁道路、能源设施等进行重新勘察测试,较好地解决了平原地区高炮冬季配置易暴露等多个难题。(中国国防报/秦立东严忠良)
中国军事训练场地遭蚕食设施损毁引起高度重视
笔者在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进行调研时得知,前不久,训练场区附近一村民将5发未爆炸弹当作废品收购回家,拆卸炮弹时发生爆炸,3人被炸伤。伤者竟将该基地坦克演习场无理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据了解,这个训练基地场区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属于开放型场地,常年炮火连绵,各种演习不断。每次部队进行重大演习甚至实弹实爆时,附近不少村民不听部队警戒人员的阻拦,强行进入军事禁区捡废铁、废弹片,给场区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多隐患。更有甚者,近年来,附近民众蚕食训练场地和破坏军事设施的现象亦越来越严重。
据该基地有关人员介绍,近几年,当地民众私自占用场区土地开垦种植,在军事管理区内非法建房,蚕食场区周边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场区按训练要求修建的60米宽的坦克通路,部分路段已被蚕食到了不足20米宽。场区内一些固定阵地工事、部队驻训点的部分临时住房亦被损坏,甚至有人将场区内部队训练用的器械拆除后当废品卖掉。今年上半年,该基地在对部分被损设施进行修复时,竟遭到当地个别村民的无理拦阻,至今未能完工,严重影响了进场部队的训练。今年10月下旬,该基地靶场营房数十块窗户玻璃又在没有任何起因的情况下,被一些不明身份的人砸碎,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军事训练场地是部队进行训练的重要依托,事关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鉴此,针对一些训练场地及设施遭蚕食损坏的现象,军地双方应联手行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确保部队训练的正常开展。(中国国防报/程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