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讯随着夏季气温升高,降雨增多,蚊虫孳生严重,导致登革热暴发流行的危险性增高,海南省卫生厅近日发布登革热防控通知,提醒市民注意预防登革热。
据介绍,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登革热病例主要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主要输入来自东南亚和南美洲。海南省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发展,特殊的地理位置,既往登革热高发以及媒介广泛分布且密度较高等因素,致使全省登革热防控工作严峻。海南省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当人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 (大约六至七日)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2008— 2009年,海南省监测到4例实验室确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输入地为:南美洲苏里南、柬埔寨、泰国、印尼),这是海南省在间隔17年后再次报告登革热病例。近年海南省监测结果表明全省登革热媒介广泛分布,且密度较高。大部分监测点每月的伊蚊幼虫密度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布雷图指数低于5的安全水平,临高、三亚、昌江、东方、海口秀英区和龙华区等监测哨点的布雷图指数月平均值更是已大于20。
为此,省卫生厅建议各市县政府高度重视登革热的防控工作,把媒介控制工作作为民生问题来解决,应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改水改厕密切结合,牵头协调多部门参与,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防病意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对出入登革热疫区人员的追逐监测,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集装箱应加强卫生监督,必要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避免输入性病例在我省引起本地流行。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病人监测,规范发热门诊工作,以保证及时发现登革热输入性病例,防止疫情扩散。(记者赵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