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有媒体拿王朔和冯小刚的关系说事,说曾经穿一条裤子的铁哥们因为一部《甲方乙方》老死不相往来啦,说冯小刚为什么不向曾经的大哥低头认错啦,说王朔和冯小刚彼此不和有你没我啦等等……让本猪头哑然失笑。二人似乎在面上谁也不跟谁妥协,但俩人并无实质上的不和。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王朔何许人也?他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当老舍们这些大家都像落叶一样纷纷飘落的时候,当中国文化的枝头已经干枯的时候,一抹新绿最先在枝头乍现。这抹新绿就是王朔。他坐在树荫下,腆着将军肚,看着红杏枝头春意闹,然后带来了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就是本猪头曾经把王朔作为大智若愚的猪头哥哥代表人物的样子。你看到的这些果子,冯小刚啊,郭德刚啊,韩寒啊,哪些人能和王朔脱得开关系?王朔的语言、思想、价值观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两代人,不仅仅是文学、电影、新闻传媒这些你能看得到的东西。更多的是那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价值观,甚至是风俗。
冯小刚何许人也?是十几年前王朔导演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片子《我是你爸爸》中的主角,是以《你不是一个俗人》为剧本拍了一部《甲方乙方》开始真正走红的导演,是王朔口中“极力想在所谓‘高级阶层’混的人”。几年前王朔被全面封杀时,冯小刚跳出了王朔的圈子开始走自己的路。可是《不见不散》、《大腕》、《一声叹息》每部片子都脱不了王式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冯小刚其实是接过了王朔的枪,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释处。
此后,冯小刚试图努力转型,从《手机》、《天下无贼》到《夜宴》,都在尝试打造自己的冯式招牌,想彻底摆脱王朔的影响。毕竟,丫也算个大牌导演,老被人家扣着小弟的帽子怎么也舒服不起来。但王朔说“哥们儿从1991年就开始调整,15年了我都没说我调整过来了。他们没有一个比我聪明,我都那么难,我就不信丫们能调整过来。”
事实上冯小刚转型是必要的,自卑就不必了。谁是老大不必区分的那么清楚,更没有必要作出个握手言欢的样子。其实俩人虽然现在彼此冷漠,但是在心里必定是给对方留下了一块位置的。在某个地方,俩人正在默默地注视。我相信他们相互一定是闭眼前能想起为数寥寥名字中的一个。
他们俩不像王朔和金庸一样是两条永远没有交点的平行线,也不是两条相交线,偶尔互放了一下交会时的光亮。王朔选择了幕后,冯小刚选择了台前。王朔是个曾经高贵的人,但选择了俗气;而冯小刚出身平常,却努力寻找着高贵。只是,岁月让他们在众人眼中走向了对立。当年冯小刚似乎背信弃义,选择了跳出王朔的圈子,但这是时代带来的尴尬,我们今天没法去解释或者质疑。也许两个人谁都没有错,要说错了,也是造物弄人。如果当时不跳出来,或许冯小刚永远只是跟在王朔身后的小弟,一生都被其阴影罩着。或者,恰恰是冯小刚证明了王朔的另一面,一个向某种势力妥协的王朔,正是冯小刚。
本猪头不禁想起了一个故事,是说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当年曾胡左铁三角齐心协力镇压了太平天国,胡林翼死后曾国藩和左宗棠都做了大清朝的封疆大吏,开辟了汉人在满清朝廷作大官的先例。但二人向来不和,在朝廷上从来都是怒目相斥有你没我。他们给史学家留下了一个悬案:有人认为是权力之争、地盘之争,也有人说那是做在面上给慈禧老佛爷看的,表面上争得面红耳赤其实彼此心照不宣相互敬佩。
当然,本猪头不是历史学家,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去探明历史的真相。只是这哥俩亦敌亦友,一辈子明争暗合让本猪头不禁向往。是敌,则棋逢对手;是友,则高山流水。无论怎样,人生足矣。曾国藩死后,左宗棠送给他一幅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左宗棠此刻道出的,或许更多的是知音不再的痛苦。回首一生,左宗棠说:“我俩既像扔石头那样不留情面地指出错误,又同心协力像黄金一样坚固,终归没有辜负平生的交情。”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此刻,左宗棠或许道出了和曾国藩真正的关系。
王朔和冯小刚也正是如此。他们彼此保持一个遥远的距离,表面上老死不相往来,实则相忘于江湖。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很自诩的一句话:朋友,也许朋友,到了某种境界,就变成了遥远的注视。因为我们都无法回到从前,所以也无法改变现在。
所幸王朔要复出了,让本猪头心里充满了期待。期待他能再次操刀作回导演。如果得偿所愿,也许会带来一个中国电影的变革。
猪头哥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观看肖小胖其他文章

我凭什么爱姚明?
李宇春是猪头代言人?
猪头哥哥的猪头哲学
那英完婚始末
06年感动肖小胖的十位猪头哥哥
体坛猪头哥哥的明星情侣们
猪头哥哥&草根文化
新浪百万博名人生活中的猪头百相------祝贺新浪博客开通一年半
大学生与农民工的爱情
严肃地88娱乐圈里的猪头情侣们
欢迎加入:
猪头哥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