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生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心灵美、行为美的同时,也在追求自身形体和装束美。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何才能体现自身形体和装束美就大有学问了,这是美容学家研究的问题。不过从择业角度来看,择业者也有一个如何打扮自己,使自己的形体、装束显得更美而增强择业效果的问题。所谓择业效果,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缩短择业期,即缩短寻找职业的时间;
第二、找到更理想的职业,因此,择业者在求职时要打扮自己,让自己显得更有魅力,更显得具备所求职业的职业素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这种现象:一个求职者本来的自然美很适合自己所要选择的职业的要求,但打扮的结果,效果适得其反,反而显得不适合他(她)所要选择的职业的素质要求,以致使求职单位的负责人认为若不打扮还真想要,一打扮反而让人看了恶心,说什么也不能要。那么应怎样在求职时打扮自己呢?
第一、在打扮自己之前,一定要明确打扮的目的,求职时打扮的目的与择偶打扮、节假日外出游览时打扮的目的是不同的。求职时打扮的目的是为寻求理想的职业,为了实现早日就业。做什么事都有思想动机,或者有一种需求感。其行为、行动都是在一定的动机、需求愿望诱发下产生的,无目的的行为、行动是不存在的。求职时打扮自己这一行为、行动,应是在为了寻求到理想职业这个动机、需求厚望诱使下发生的,因此这种打扮属职业打扮,是要满足求职需要的。只有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才会使打扮有利于求职,而不是相反。
第二、明确职业特点对职业者装束、生活习惯等的要求,按照这种要求来打扮自己。不同职业,对本职业的劳动者的气质、装束有自己的特定要求。只有当择业者的气质、装束符合职业要求时,才能使求职单位在第一次见到求职者时,先从外表上就感到这卞择业者很符合自己单位的要求,如果录用了这个求职者,会有较好的劳动效果。相反,如果不注意这一点,片面地理解美容、装束可使自己更美貌、更风彩、更迷人,不去考虑职业特点,只想怎么显得美就怎么打扮自己,是一定不会给求职单位留下好印象的,求职也决不会成功。这种事例在实际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有个青年在一所重点大学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无论是从专业知识、文化水平、身材、口才等方面,都很适合从事教师职业劳动,但偏偏在装束上随心所欲,追求社会青年时髦装束;同时又过分显示自己的诗歌爱好,留了满脸胡须。他在大学毕业前想选择一个“较理想的单位就业,便到几个大学求职。满脸长胡子,穿了一身灰白水洗牛仔服,一双旅游鞋,上衣也不扣扣,敞着胸怀。结果哪个学校的部、系负责人一见面都不加思索地回答:“很抱歉,我们今年没进入指标。”其实这几个部、系都有进入指标,就是觉得这个人的形象不适合当教师。可见,求职时的打扮一定要与所选择的职业相适应。
第三、要考虑求职单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无论是什么人,打扮都不是为了给自己看,而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同时,别人对自己的打扮,自觉不自觉地都会有某种评价。我们常可以听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美容、打扮评论道:“你看这身打扮,象个舞女,哪像个教师”,“你看那脸部化妆成了白脸狼”。当然,这种评论是不能提倡的,评论得也不一定正确,但这种打扮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单位对求职者也首先是从美容、衣着打扮上给以评价。与口果不考虑可能评论你衣着打扮的对象的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往往会影响求职。比如,一个女孩子到政府机关去求职、而这一机关的成员大多是军纪较大的官员。若这个女孩子化妆很浓,穿得很时髦、鲜绝,而这个机关的成员又看不惯这种打扮,那末就不可能对她有好印象,决不会接受她的求职。因此,在求职时,其美容、打扮要考虑求职单位的成员构成、对打扮的认识水平,要咦自己的美容打扮与他们能取得共识,被他们认可,才有助于求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