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来源于5.5亿年前的古海相沉积岩,含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以及16种以上的稀有元素。砭石具有14.5-16.5的远红外辐射、3698下的20-2000/Hz超声、类纳米微晶等物理特性。砭石的特殊性质,集冷光远红外、纳米微晶磨面、超声美容、富氧离子疗法于一身,属于中医整体美容法。
砭石与经络及俞穴相结合,可促进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砭石保健结合了针灸方法,基本原理都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但二者相比之下,砭石更安全,更容易被顾客所接受。砭石保健就是通过石刺、石温灸经穴来调整经络气血,以协调脏腑,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砭石含有的47种微量元素,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特定谱线。这些微量元素在热激发下,形成一种奇异的砭石特定频谱。砭石特定频谱浴与人体关系最为密切。它可以穿过肌肤,与人体深层细胞产生共振,活化细胞、加速血液循环、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因此砭石汗蒸房就是一个立体的能量空间,形成一个完美的养生生态环境。这里充满了有益健康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同时砭石房内能释放出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湿度低,温度略高于人体体温,既能排除大量汗液,达到排毒养颜的作用,又能得到远红外与超声波的治疗,消除身上的不适与病痛。砭石的能量场可全方位的与人体生物场产生共振,加速人体全身的血液循环,在砭石房里20-30分钟,就能起到相当于慢跑50-60分钟运动量的效果。
砭石疗法是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古代中医疗法,也称为砭术或砭疗.《说文解字》云“以石刺病也”,用于治病的石头称为砭石或砭具,它是人类最早的医疗器械。
古代砭石疗法有两大基本技法,一种是用针状的尖锐砭石刺入皮肤肌肉,排出脓血,主要用于气盛血聚已化为脓血的情况,另一种是在气盛血聚但尚未化为脓的情况下,用不尖锐的砭石进行“石熨”,这两种方法都属于泻法,砭石温熨疗法的主要作用是祛寒除痹、疏通经络熨法的作用机理在于利用热使凝结的血气得以化解运行.
砭石疗法是中国古代应用石制工具进行医疗保健的医术。出土文物表明它产生于石器时代。据《黄帝内经》记载中医的完整学术体系包括砭、针、灸、药和导引、按跷五种医疗方法。由于制作砭具佳石的匮乏,东汉以后砭术从史籍中消失。1933年砭道人发表《砭经》,开现代人发掘砭术之先河。20世纪90年代耿乃光教授应用岩石物理学技术研究砭石,认定杨浚滋先生在泗水流域山东段地表采集的泗滨浮石为砭具佳石。用它制作了多种新砭具并提出了适合现代人的新砭石疗法。研制的新砭具包括砭块、砭板、砭砧、椭圆砭石、砭棒、砭锥、砭镰、砭扣、砭佩和砭珠等。总结出的新砭石疗法有感、压、滚、擦、刺、划、叩、刮、扭、旋、振、拔、温、凉、闻、挝等(新砭石疗法十六法)。详见学苑出版社出版的《新砭石疗法》和耿乃光砭石网(网址:http://www.gengbianstone.com)。
为加强对砭术的学术领导,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分会筹备组、北京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砭石疗法委员会和香港国际中医砭石学会等学术团体相继成立。台湾地区目前也正在筹建中华砭术学会。日本也多次组团到北京学习砭术并成立了日本砭石学会。将耿乃光教授的专著《新砭石疗法》译成日文作为日本砭石学会砭术培训中心的教材,并在日本正式出版。
2006年,新砭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评估课题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验收。该课题的负责人为谷世喆教授。参加者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和北京市朝阳医院的13位专家。研究起止时间由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拨经费资助。这是砭石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评估课题首次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鉴定验收,对于砭石疗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分会筹备组经5年筹备,在2006年2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会上经讨论正式批准成立。由于刮痧领域的专家向中国针灸学会提出成立刮痧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认为砭石与刮痧两专业相近,建议二者合并成立一个专业委员会。经两专业专家协商讨论,认为两专业成立一个专业委员会能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经中国针灸学会批准成立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挂靠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由针灸所副所长杨金生教授任主任委员。张维波、谷世喆、王敬和耿引循四位教授任副主任委员,张维波兼秘书长。孟竞璧教授为名誉主任,马继兴、贺普仁、耿乃光、闫孝诚、李经纬和刘文龙六位教授为顾问。详见中国经络网(http://www.jingluo.com.cn)。
我们相信在我国古砭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砭石疗法必将为我国和世界人民的医疗保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