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论“问题青年”,鲁尼比马晓旭不知问题多少倍,但从埃里克森到弗格森却都没有轻易抛弃他,为什么?
0:0逼平德国女足,中国女足的收获远远大于首战2:0取胜英格兰。当然运气是一方面原因,客观评说中国女足的实力与缺少6名绝对主力的德国女足相比至少有两个球的差距,比赛中德国姑娘浪费了大把绝好的得分机会,假如普林茨在场一切可能变得两样。
从积极的角度理解,刚刚历经多事之冬的中国女足体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几位年轻球员的表现可圈可点;战术上并不保守,三条线之间保持紧密的队形,集体压上集体回收非常坚决;值得肯定的还是体能状况,激烈对抗几乎持续了整个90分钟,上下半场没有出现明显的落差。
中国女足的风格问题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事实上自从刘爱铃、孙雯等一批天才型球员退役之后,中国女足固有的技战术风格就已经逐步丢失;球毕竟是要由人去踢的,以目前中国女足球员的天赋,短时间内让她们重新恢复老女足技术流的鲜明打法,几无可能。
防守靠整体,这很容易理解也相对容易做到,那么进攻呢?中德之战,在整体进攻层面中国女足与对手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中场对抗中难以占据上风使得中国女足在很多时候不得不采取长传打对方后卫线身后的打法,虽显得过于简单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中国女足以整体对抗强敌的进攻,这是必由之路;但若以整体攻击强敌的防线,在对方同样也是整体防守面前,最终就只能演绎成为双方整体的较量,坦白讲,以中国女足的整体战斗力与德国、美国这样的对手交锋,至少三五年之内不太可能有取胜的希望。
只有在依靠个别球员相对突出的个人能力,争取在局部打开缺口,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中国女足才更有可能撕开强敌的球门。以中德之战为例,其实全场比赛中国女足最有威胁的一次进攻来自于上半场29分钟左边前卫张影在边路个人强行突破对方两名防守球员突入禁区后的一脚射门。
这种情形下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马晓旭,四国赛两场比赛马晓旭彻底沦为替补,对德国一战更是直到最后才象征性出场了几分钟。如果再联想到几天前克劳琛的“批评”和今天老女足球员刘英的“暗贬”,显然马晓旭的技术状态和人际关系同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马晓旭属于问题青年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同时马晓旭是一位接近天才型的球员也不应该有什么疑问,那么接下来的一个疑问就是:中国女足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面对解决马晓旭问题?
“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喜欢单打独斗”,这是从女足内部传出的马晓旭最大的罪过,印象中去年女足世青赛上,身体处于极度疲惫的马晓旭每每上场都拼尽全力,决赛惨败朝鲜之后还曾当场流下泪水,除非是一名演员,否则那不会是一个没有集体主义精神的球员所能表现出来的真情。
我们还是需要更客观一点,从四国赛前两场比赛来看,顶替马晓旭与韩端共同司职主力前锋的刘卅是一名有特点的球员,但若说其“一点都不比马晓旭差”无疑是自欺欺人——“亚洲足球小姐”、“世界足球小姐第8”这些荣誉都是亚足联、世界足联专项机构的评选结果,是有理有据并非信口开河。
中国女足的复苏必须走一条整体与个人相结合的道路,具体说防守靠整体、进攻靠个人,这甚至是唯一一条捷径,认真分析,以中国女足目前的中场能力和创造力,真的可能打出充满技术含量的整体进攻来吗?
不要低估马晓旭的个人特长对于提高中国女足攻击力的巨大价值,我们的足协领导、教练、队员乃至媒体、球迷都更该给马晓旭更多的帮助、鼓励和支持,让她尽快成长成熟起来,避免昙花一现的发生。
尤其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中国女足若轻易抛弃马晓旭而将进球的希望寄托在所谓整体进攻能力的提升上,那无异于是一种舍近求远的作茧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