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讯除了牙齿和头发,几乎处处都可能患癌,目前全球科学家正在着手绘制50种癌症的图谱,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昨天(14日),国际生命科学权威杂志《自然》就披露了这一新成果。本报记者先睹为快,并采访了这一国际计划的参与者、我省著名肿瘤专家郑树教授,对这一医学重大研究计划进行解读。
寻找癌基因,中国在行动
《自然》杂志刊登的文章,是对“肿瘤基因组协作计划”的综合性介绍。据称,“肿瘤基因组计划”于2005年12月13日在美国启动,计划在未来15年里找出肺癌、脑癌、卵巢癌等50种困扰人类健康的致癌基因元凶,从而诊断、治疗这一“绝症”。
在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研究计划(ICGC)的推动下,我国从事肿瘤学和基因组学的科学家携手组建了“中国肿瘤基因组研究协作组(CCGC)”,启动了中国肿瘤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参与了国际肿瘤基因组研究浪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研究所也参与其中。“这是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后人类基因研究的新里程碑。”医院肿瘤研究所郑树教授说。
胃癌是ICGC指定中国研究的首个肿瘤类型。“目前,胃癌基因分析的初步数据已经提交ICGC数据库。”郑树说,“本期《自然》杂志上刊登的专题中,就包括了我们的研究内容。”
哪个基因,在悄悄变异
癌症有很多种,究竟是哪些基因出了问题,一直以来是科学界研究的热门。
“国际肿瘤基因组的研究方法,大家都很接近。”郑树说,用正常人体的基因图谱作为对照,然后对于不同肿瘤、不同个体存在的变异的部分进行分析,寻找到突变的基因位点,这就是我们早期发现肿瘤的确切有效、可靠的标记。肿瘤的易感性和基因遗传有关,肿瘤基因组计划希望根据每一个人的基因特征,分析他们患癌的几率,从而采取预防措施。比如,对大多数人来说,50岁以后才有患大肠癌的可能;但如果有家族大肠癌病史,则在30岁左右就可能出现大肠癌前期症状。
郑树说:“结直肠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我们一直希望把诊断前移,在癌症还没有形成实体的肿块之前,就发现那个悄悄开始突变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