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女足幕后的“黑手”——有人总想直接吃第三个烧饼
冰岛不就是一个满地是冰的小岛么?怎么能踢足球呢?
冰岛妇女对于足球的认识也许和我上面对冰岛的认识也许差不多吧,但居然就是把号称足球发源地的“半边天”给赢了,而且一下还赢那么多。中国足球的另外半边天一直就是塌陷状态,到现在女足这半边天也塌下来了,这还不是中国足球的末日吗?
我怀疑2007阿尔加夫杯第十名是女足姑娘们有意为之,如果真是如此,我仍坚持认为这是极富积极意义的革命行为。所谓不破不立,大乱方能大治,曾经鼎盛的中国女足不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是难以给中国足球敲响警钟的。
谢强博客上有两个表格,2003年中国女足的国际足联排名是第四,2006年底中国女足的国际足联排名是第九。其实这两个表格表现得还不是很充分——
1999年中国女足是世界杯第二名,并且受到了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由于那时候有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的背景,女足在政治上也立了功的。不仅江泽民直接给王俊生打电话祝贺,回国后中国女足更是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集体接见。
而2007年3月,中国女足在阿尔加夫杯(据说女足赛事中地位仅次于世界杯)排名第十。
这才充分体现了中国女足在数年间的落差。
很多人也许弄不明白,中国女足如何走到了今天这般的末日,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决策层的乱指挥将中国女足推向深渊。所谓乱指挥,就是领导者头脑中的“锦标”。
2003年,中国本应承办女足世界杯,中国足协甚至更高层领导的赌注都押在了那上面。我承认,如果一切按照我们的如意算盘打下去的话,中国女足也许还能衰败稍缓慢一些。因为以当时中国女足的状况,尚有一定老本可吃,再挟东道主之势,或许真能达到顶峰。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迫使女足世界杯易地举行。尽管国际足联事后补偿性地将2007年女足世界杯交给中国承办,但当时中国女足的工作都是在为2003年世界杯孤注一掷,一旦拿到个冠军、亚军的,又会有几年老本可吃,至于2003年之后的事情早被抛到脑后了。
东道主一般都会受到一些关照,这个国际赛事的惯例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被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2003年没有东道主优势的中国女足在八强战中就一球输给了加拿大,由此吹响了崩溃的号角。而如果中国是东道主,冲进四强应该是毫无问题的。
历数“非典”之后的中国女足主教练,2003马良行、2004张海涛、2005裴恩才、2006马良行、2007王海鸣(以及……),一年换一个教练,中国女足的状况三言两句说不清,但有一点是清晰的,决策者的脑子是彻底锈掉了。
这时候可能有些人又要把李飞宇甚至杨一民等人搬出来了,但宁可挨板砖我也还是要说,如果说是某一个人就能把中国女足搞垮,那还真是高抬那个人了。我的意思是,更高层的方针策略根本就是歪的,这才是中国女足乃至中国足球陷于泥潭无力自拔的根源。
2003年之前,中国足球毕其功于一役地大打世界杯牌,而中国女足的长远建设无人问津,结果就出现了2007年阿尔加夫的溃败。
不要光把目光局限在女足身上,我们的决策者现在又何尝不是竭尽所能地在搞“08奥运工程”,一切工作都得为奥运让路。这时候我们不再去想“80后”的问题,而更想去考虑中国足球“08后”的问题。
有个古代的故事很经典,说一个傻子吃了一个烧饼还觉得饿,吃了第二个还觉得不饱,再吃了第三个,饱了。傻子拍拍肚子:“妈的,今天可赔了,早知道我就直接吃第三个烧饼了。”
锦标主义、奥运工程、动不动就下达赛事成绩指标,这不就是那个想直接吃第三个烧饼的傻子么?
你为你下达的那个成绩指标做过什么努力?你到底有没有实现那个成绩指标的实力?一概不问,你就知道直接吃第三个烧饼就能饱了。
谈到女足我总想提起商瑞华,他在足球圈里似乎不是当红的人物,但他却是中国女足的奠基人。别说我过于夸大了他,当年李秀馥那批队员都是商瑞华把她们从其它运动项目引上足球之路的。不过一次中国女足到祖国的宝岛台湾“巡视”,台北有人跟商瑞华接触想请他执教,回国后商瑞华就有了“敌特嫌疑遭”不被重用了。但后来马元安率队取得的成绩,多少是与商瑞华打下的基础分不开的。
后来商瑞华还曾执教过四川绵阳队,结局有些悲惨,但那批队员以及当地记者都对商瑞华的能力极为认可。
远的就不说了,商瑞华去年担任中国青年女足的主教练,马晓旭等数名年轻的希望之星都是他挑选培养的。在去年世青赛上,那支队伍表现相当不错,最后得了个亚军,美中不足是决赛输了四、五个球(准确数字记不住了),多了点,但那其实正是商瑞华放手进攻、争取夺冠所冒的风险。结果,回国之后商瑞华竟然又没什么事做了。前些日子,我在足协曾经向谁(确实记不清了)问起为什么不用商瑞华的时候,得到的答案就是“他岁数大了”。
2006年还能带队夺得世青赛亚军,2007年岁数就大了,这是不实事求是的。只要能把球队带好,你管人家多少岁干什么?
据说现在又要给中国女足选个洋教练,这我倒是没什么意见,中国向来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所以外籍教练执教会比国内教练少了很多麻烦。不过,足球场上没有救世主,整体环境的崩塌不是哪一个人能支撑的,否则2002年后我们为什么不把米卢留下解决中国足球一辈子的问题呢?
我的同事、国际足联媒体部专家刘俊生今天讲到一个事例很有说服力,国外足协的领导者上台后除了把国字号成绩视作硬指标之外,扩大足球人口更是任内的重中之重,毕竟庞大的足球人口才是国字号成绩的基石。中国足球的领导者,你们已经没有资格去奢望国字号成绩的“政绩”了,踏踏实实提高点中国足球的“足球人口”才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