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一个喜讯从海军南海舰队某工程大队传出:该大队耗时3年建造的某项重大国防工程顺利通过上级验收,荣获军队优质工程一等奖。
对于这支被誉为“铁军”的工程部队来说,组建43年就是喜讯频传的43年。
1968年12月,我国开始建造第一艘中型导弹驱逐舰。为提升南海方向的防卫能力,这艘驱逐舰装备给了南海舰队。
但此时南海连最基本的停靠码头还没有。导弹驱逐舰要形成战斗力,必须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诸如深水码头、油库、导弹技术库、大型船坞以及指挥机构、保障基地等缺一不可。中央要求海军抓紧建设码头,最迟半年建好。
任务落在了工程大队肩上。
1971年7月,中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披着神秘的面纱,靠上了新落成的驱逐舰码头。此时,码头建设比预期整整提前了半年。工程大队官兵那个自豪啊!真是难以言表。
西沙浪花礁、北礁附近海域是南海海区舰艇和商船来往的必经之地。由于礁盘在涨潮经常被淹没,这里历来是航海多事之区,被人们称为“鬼门关”。据统计,从1973年到1979年间,就有10艘万吨以上的商船在此触礁。国内外航海人员强烈要求在该处建立灯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外航运船只来往频繁,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决心要建成此灯塔。历史再次选择了这支工程大队。
两个半月后,工程大队的官兵硬是在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的大海上,竖起两座高达22米的灯塔。自此,在该海区往来的舰船再没有发生过海损事故。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在南沙建立海洋观测站,以加强对南海海域海洋动力、气候、海洋地质和海洋污染等方面进行系统地的调查和监测。我国随即派出科学调查船到南沙群岛进行站址选定,决定把海洋观测站建立在永暑礁。
为完成这个惠及全球的工程,担负施工任务的工程部队领导四处虚心请教。1988年1月30日,第一批建站人员开赴南沙。2月5日,南沙群岛第一座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哨兵阵地——永暑礁竹棚式高脚屋诞生。
19年南沙征程,从南沙第一代高脚屋诞生,到第四代高脚屋的建成,一砖一石无不凝结着这个大队官兵的心血和汗水。
这个大队建的都是国防工程,每一个工程都事关未来战场,“不能有半点闪失”。
前不久,在南海一次施工中,为了保护刚打好的混凝土不被高盐分的海水浸坏,这个大队不惜以每吨7000多元的价格,买来了养护液刷在混凝土面上。这种养护液半小时内就可使混凝土凝固,免受海水的侵蚀,有效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仅此项开支就花了大队近10万元,这10万元在当初工程预算中却没有立项。当有人听说他们这样做时,认为把大队本应赚的钱悄无声息地花在这上面不值。
但该大队党委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如果站在赢利的角度来看,这笔账不算为最好;但当天平的另一头放的是国防工程质量时,还这么算账,就不对了。只站在自己小圈子里打算盘,受损的最终还是国防工程建设。
像这样算“好”账与算“对”账的碰撞在大队施工过程中随处可见,他们每一次都把天平砝码加向了国防建设工程这一边。
凭着这样的责任感,该大队在南海2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绵长的海岸线上,修建起了300多项国防工程,创造了百项工程百优质的奇迹。梁庆松 蒲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