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绘兵再测青藏高原 特种设备提高效率
本报成都2月11日电薛冰、付勇胜报道:在当年测绘兵骑着牦牛、背着仪器,消灭我国最后一块“无图区”的青藏高原,今天的测绘兵们踏着先辈的足迹执行新的军事测绘任务时,感受到的是高原的巨大变化和先进技术手段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本月上旬,成都军区某测绘大队官兵请来退休测绘兵共话测绘工作变迁,两代官兵的对话为新年度主题教育拉开了帷幕。“1972年,我带领10多名官兵奔赴藏北那曲,50多万公里的测绘路程全靠骑牦牛、骑马去完成。”高级工程师谭其生感慨地说,“如今到西藏进行测绘,官兵们驾驶着特种测绘车辆,原来需要骑马走30天的路程,现在只需5天。这说明西藏的路好了,也说明测绘兵的装备好了!”
青藏高原测绘点大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官兵们高原反应强烈。副队长张前恩痛惜地谈起当年测绘时,身边的战友因患高原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牺牲。现在执行高原军事测绘任务,随队有军医保障,并配备了预防和治疗高原疾病的药品,确保了官兵的身体健康,患高原病的人大幅减少。
当年测一幅大比例尺地图,4名测绘兵加班加点需要10天时间。如今,使用新一代电子测图仪,只需两名作业员花两天时间就可制作完成一幅。
座谈会使大家从测绘作业手段和高原基础设施的变化中,真切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官兵们说:“看到祖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更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续写高原测绘兵的辉煌!”来源:解放军报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预计2010年前投入使用
●本报特约记者张竹力
我国海南省今年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抓好新型卫星发射基地建设。这个发射基地预计在2010年前投入使用。对此,美国、法国和俄罗斯等航天发射大国都表现出“生意可能被抢”的担忧。
海南省代省长透露航天城落户文昌
据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7日报道,海南省代省长罗保铭在海南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透露,海南今年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抓好新型卫星发射基地建设。据介绍,落户海南文昌的航天城占地20平方公里,包括航天发射港、太空主题公园、火箭组装厂以及指挥中心等一系列项目。
海南省人大代表、文昌市委书记谢明中5日下午也表示:“2002年国家专家组对航天发射基地进行选址和论证,2005年正式确认选址落户文昌。”
至于海南航天城何时投入使用,权威人士认为,航天城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发射,而中国运载火箭专家龙乐豪曾表示:“新一代运载火箭最早可望在2010年进入发射市场。”因此,航天城应在2010年前投入使用。
中国酒泉、西昌、太原三个内陆发射基地受到铁路运输条件的限制,火箭直径不能超过3.35米。发射基地建在沿海,就可用海运这种不受体积限制的方式。地处低纬度的海南还可增强火箭有效发射能力,广袤的南海也可成为火箭残骸安全的坠落区。
事实上,海南发射火箭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1988年12月5日,中国第一座用于科学研究的探空火箭发射场在海南岛西海岸建成,同年12月19日成功发射了火箭。该发射场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靠近赤道的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其建成对中国发展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低纬度地区便于发射
海南省代省长证实了该消息后,国际航天界高度关注。美国、法国与俄罗斯等航天发射大国开始仔细研究海南卫星发射场建成后对国际发射市场的影响。这些国家一致认为,海南发射场建成后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强,“抢生意”的可能性不小。
这些国家的媒体分析认为,在选择发射场时,卫星发射方都会尽量选择低纬度地区,最好选择在赤道附近,因为这样可使火箭发射后得到地球自转赋予的向东的初速度,提高运载能力。
众所周知,要将1公斤物品送入太空中,就要消耗成百上千公斤的燃料。因此,卫星专家总是在绞尽脑汁保证卫星功能齐备的同时尽量减轻卫星的重量。但运载火箭的体积不能无限膨胀,卫星的重量也不能无限减轻。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将中国的“长征F”火箭的推力从70多吨提升一个档次,让中国发射卫星时节约燃料的有效办法,就是将中国的航天发射场从北方高纬度的内陆地区“搬”到南方低纬度的沿海地区。这就是新卫星发射场选在海南的原因。
目前,国际上公认理想的发射场是设在南美洲圭亚那库鲁的发射场。该发射场的纬度为南纬5°,由欧洲有关空间机构管理。欧洲的“阿丽亚娜”火箭就是在这里发射的,这也是“阿丽亚娜”火箭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
另外,由美国波音公司牵头的“海上发射”公司,不久前因为发射时火箭爆炸,海上发射平台受损惨重,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因此,海南卫星发射场的建成可以迅速填补低纬度发射的市场空白。
美国航天发射专家还估计,海南卫星发射场建成后,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以及将来的新大推力火箭,推力将可提升10%。在中国将来的登月计划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轻易地将载人飞船送上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或将载人飞船送上太空,建立中国的永久性航天站。★来源: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