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兵为作战部队铺设重型机械化桥。(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李刚 摄)
黎明时分,演练中的沈阳军区某师与“蓝军”展开一场遭遇战。导演组给“红军”指挥所出了情况:“火炮发生故障,无法排除,请给予支援!”
随即,指挥所下达战地抢修命令,伴随保障抢修小分队迅速赶到现场,一边紧张快速地抢修“战损”武器装备,一边利用“远程会诊可视系统”向千里之外的后方装备维修专家发出紧急求援。
在后方装备技术保障车里,军区装备抢修专家组成员、该师装备部高级工程师梁利,根据“远程会诊可视系统”传来的现场画面,一一作出“诊断”。在梁利的指导下,前方伴随保障人员很快完成了战地抢修。
看到战损武器装备再生速度如此之快,该师装备部付晓林部长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梁高工从事装备维修工作20多年,抢修经验丰富,被官兵誉为‘铁甲神医’。可在以往演习中,任凭他使出多少本事,还是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分身乏术。现在我们通过与军地院校专家共同攻关,联合开发出‘远程会诊可视系统’,装备技术人员在后方指挥所,即可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战损装备会诊,指导抢修分队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这时,后方指挥所里传来千里之外战地抢修现场的画面,荧屏上,师雷达修理工向南林正在前沿阵地排除某新型雷达故障。只见他打开电脑,按“装备维修支持系统”提供的排除方法操作,装备故障很快迎刃而解。
“装备抢修能力直接关系到战斗力再生能力。”付晓林感慨地说,随着装备信息化含量增加,对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师里依据多年总结出来的抢修经验、方法、手段和新装备技术参数,研制开发出“装备维修支持系统”,修理人员只要把装备故障输入该系统,就可及时作出“诊断”,提出抢修方案,为装备维修人员快速、准确地提供抢修指南。
连日来,记者穿行林海雪原各部队训练场,看到装备抢修保障人员运用各种信息系统,很快使一门门战损火炮和一辆辆坦克、装甲车重振雄风,驰向“战场”……信息化正在给野战装备维修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解放军报/林飞 安普忠 南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