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沉沦者无人攻击机
声明:设计局的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刊仅作为读者交流的平台将其刊登,供读者鉴赏
设计者:李星明
在目前的防空火力面前,我国现装备部队的有人攻击机由于速度、体积、隐身性能及机动能力等的不足,很难在彻底瘫痪敌方防空体系前进入其火力范围内对高价值目标进行打击。虽然精确制导弹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大量使用高技术防区外精确制导弹药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上无法承受。笔者以为,一种具有隐身、高机动能力并能保证高速突防的无人攻击机就显得很有必要,而这样的新飞机要有一些必要的技术作支持。首先是合适的发动机。显然无人机在省去驾驶舱和大量的仪表设备后体积和重量大幅缩小,但是要达到高速突防的要求就要具备较大推力的涡扇发动机相配合。我国的涡扇发动机发展喜人,有了“太行”后谁都不会怀疑我们能造出合适的发动机。其次是空中数据链的配套,现有防空体系仍然以地面指挥为主,这样的体系怎么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化战争,不过最近“空警2000”的装备让笔者看到了希望,当我们建立起以预警机为核心的新空中数据网时,为无人攻击机提供作战信息就能实现。然后需要“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北斗”如果能提供小体积的接收机同时又能有接近GPS的军用精度,无人攻击机的利爪就有了——复合激光和“北斗”制导的制导弹药。如果这些都能满足,那么无人攻击机就可以一飞冲天了。
该机布局采用带鸭翼的下单翼、双垂尾、双发结构,进气口和发动机位于机翼上方,机身侧下方两侧有两个保型油箱,主油箱在减速板的下面,武器全部置于下方的武器舱内。鸭翼可以在大仰角下提供对飞机的控制力,配合前缘襟翼和锯齿及无人机所能承受的高载荷(10g)保证高机动性。飞机不但可以在对方发射防空导弹后机动躲避,还能顺利摆脱有人战斗机的骚扰。双垂尾提供方向安定性和大仰角下的控制力。双发的飞机比单发的安全性能好,这对于经常要面对强大地面炮火的攻击机来说几乎是必须的。把发动机至于机翼的上面也出于同样的考虑,进气口在机身上方,这样设计可提高飞机的隐身性能,但降低了飞机在大仰角时的进气效率,不过采用了前缘锯齿+“保型油箱的导流”,进气的问题应该不是很大。保型油箱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在进入和离开攻击位置时,无人机要保持高的突防速度,油耗一定很大,主油箱的容量不够,而若能在到达对方火力范围前先使用保型油箱,进攻和返航使用主油箱,这样就减少了保型油箱被击中起火的可能。所有的舱盖都作隐身处理(主要就是采用锯齿,避免直角),而且下方除了武器舱和起落架仓没有其他的开口,类似检修和更换发动机的开口都在机身上面,这样的好处就是在保证下方的隐身前提下提高了飞机的维护性能,继而提高出勤率。进气口是类似F一35的样子。武器舱里就放一枚制导炸弹和两枚自卫的空空导弹,不设外挂,做到:oneshotonekill。其实很无奈没有多余的地方放别的武器了,这显然背离了流行的多用途化,但为了能干掉高价值目标,专一的武器还是更好用的(例如斩首行动)。
剩下的问题怎么控制成本。隐身涂料覆盖的波段只要地面制导使用的短波区间。由于几乎一直采取超低空飞行,在利用地形及地面雷达的盲区后对方反应的时间明显要少,再加上是高速飞行(1.5马赫左右),成功机会将很大。为了对抗稠密大气里超音速飞行带来的高温,碳碳复合材料将无法避免的大量使用,这个是整个设计的关键,没办法减少投入。雷达用合成孔径的,便于跟踪地形就行,对空几乎不用考虑。控测对方飞机的任务交给预警机,预警机可以通过高速数据链把新的飞行路线传给无人机。装甲就集中在发动机和油箱附近,导航和控制的关键设备放到两发动机之间。
沉沦者无人攻击机上视特写
点评:目前,各国发展战斗型无人机方兴未艾。其中尤以美国X一45/47和法国“神经元”为突出代表。相对于有人战机,无人战机最大的优势在于综合性价比高,这其中包括成本、可维护性、安全性等等。李星明朋友设计的这款“沉沦者”无人机显示出了设计者较为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相比有人战机,无人战机所处的作战环境要更加危险、生存概率相对较低。因此,隐身能力是无人战机设计要求的重中之重。“沉沦者”无人机依然采用双垂尾加鸭式布局,显然不利于隐身。另外,既然以对地攻击为主,那么也没有必要突出强调采用高机动能力的气动布局。或者,以采用矢量推力发动机的方式来代替气动布局对机动性的贡献。
其次,武器配备只有一枚制导炸弹和两枚自卫用空空导弹,火力太薄弱了。且不说目前美国最先进的制导弹药能否达到所谓的“oneshotonekill”,就算能做到,所要打击的地面目标也要以上千计算吧。难道要出动上千架的“沉沦者”无人机么?从图上看,“沉沦者”无人机的外形尺寸应与通常的轻型战斗机相当,显然这样的武器配备并不合理。
再者,无人机固然也属于大气层内飞行器,但是其与有人机在设计上的差别并不亚于大型卡车和轿车之间的差异。因此,设计者在设计无人机时可以从有人机设计规律出发,但不能照搬套用。比如:“沉沦者”的双垂尾加鸭式气动布局、大型减速板和双发设计都不是很适合无人机特点。其实对于无人战斗机来说,根本用不到鸭式气动布局、大型减速板等过于花哨的设计,只要两点一是良好的隐身性能(包括气动布局和主动隐身手段)和矢量推力,二是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数据链系统,就是一架性能优异的无人战斗机。在未来战争中,无人战斗机基本上充当的是一种“敢死队”式的“弹药投放者”角色,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