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说我得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什么意思呀?
基本概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的,约占50%~60%,以单侧发病为主,亦可双侧。多见于30~50岁者。
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突出与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以及其相邻的三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均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根性症状,及与颈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此病起病缓慢,多无外伤史,但头颈部外伤可以诱至本病的急性发作,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症状也逐渐加重。颈部活动度大、长期低头工作、高枕者发病率较高。多发部位依次为颈5~6、颈4~5、颈6~7和颈3~4,大多为多个节段同时发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类型。一般认为颈椎间盘突出偏向右侧方,椎体后缘骨赘特别是钩椎关节增生可突向椎间孔,均可压迫神经根,侵犯下颈椎较多,故出现手臂痛、手指麻痛。
背景知识了解:
脊神经根的解剖 :
更多内容和图片请点击:http://www.yeekang.com/disease/articledetail.asp?A_id=995
参考文献:http://www.yeekang.com/disease/articledetail.asp?A_id=995
颈椎病(骨科),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据统计占7.3%。本病多见于壮年或老年,男性多于女性。外伤与退变为本病的原因或诱发因素。一般颈椎4.5和颈椎5.6为好发部位。其症状与体征均来自:神经根受累;脊髓受压;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分为五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治疗措施包括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两种。
症状表现:
1.神经根型:(1)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性痛和感觉障碍。疼痛沿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精细动作困难,仰头、咳嗽、大小便使用腹压时症状加重;(2)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患肢前臂、手与手指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肱二头肌反射(C6)或肱三头肌反射(C7)减弱或消失;(3)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2.脊髓型:(1)一般起病缓慢,早期为单侧或双侧下肢无力发紧发麻,行走困难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胸腹部有束带感。随后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麻木,手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症状先从上肢开始,渐波及下肢,也有上、下肢同时发病,出现四肢瘫痪;(2)下肢常有不规则感觉障碍,以痛温觉障碍明显,压头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均可为阴性。但生理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踝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
3.交感神经型:出现多器官、多系统的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症状及体征。(1)头部症状:头晕、头痛、偏头痛、颈后痛等;(2)眼部症状: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甚至失明,瞳孔散大或缩小,眼窝肿痛等;(3)心脏症状: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等。(4)周围症状:肢体发冷,肢体、头颈、面部发麻或疼痛。也可出现肢端发红发热、疼痛,发汗障碍等。(5)其他:耳鸣、耳聋、舌下神经功能障碍等。
4.椎动脉型:(1)头晕、头痛。为反射性脑血管痉挛所致;(2)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当头转到某一方向时即感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但头转回原位后,症状消失;(3)一过性脊髓缺血症状:头部转动时,突然感头晕、头痛、四肢麻木无力,甚至猝倒,但无意识障碍,可自行爬起立即再行走;(4)其他:少数病人表现发音不清、嘶哑及口唇麻木,吞咽困难等。
5.混合型: 以上各型症状、体征混合出现,即为此型。
诊断依据:
1.本病主要根据各型的症状、体征即可诊断。
2.X线改变:颈椎变直或反曲,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有骨赘,勾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颈侧位动力性片示椎间关节不稳现象(轻度梯形变)。
3.CT、MRI检查可见颈椎退行性变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压迫。
治 疗:
治疗原则
1.颌枕吊带牵引:适用于神经根型;
2.理疗;
3.围领和颈托固定;
4.药物对症治疗;
5.颈部活动锻炼;
6.其他:如针炙、推拿及封闭等;
7.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1)神经根型反复发作,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者。(2)脊髓型有明显脊髓受压者。(3)椎动脉型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手术方法:(1)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体后缘骨赘切除,自体骨移植椎间融合术。(2)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或椎管成形术。
用药原则
1.神经根型可服用消炎镇痛药及神经营养药。 2.椎动脉型可用抗凝药物治疗。
预防常识:
如符合手术指征者均应考虑手术治疗,对年迈体衰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才视为禁忌。手术后一般症状均减轻,病人对治疗满意,其效果一方面系来自切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骨赘,但另一方面与植骨固定后,脊柱的稳定有关。术式一般选用前路,后路术式适用于经前路手术效果不佳者。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可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其康复治疗方法繁多,具体如下。
(-)手法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的症状体征、病因病机变化,辨证论治,正确应用手法治疗。但对于老年患者,手法要轻柔和缓,不可急速旋颈复位和做各种过度超越生理范围的被动活动。临床由于手法粗暴而引起的颈髓损伤致瘫者并非少见,应予注意。手法复位治疗后结合颈椎牵引,可使椎间隙及椎间孔变大,使紊乱之关节及移位的椎体复位,使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得到松解,解除肌肉痉挛,增强肌力。防止已瘫的肌肉萎缩,运动僵硬关节,康复颈部正常功能。患者取端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身后,按摩头颈、项背、肩部、上肢和下肢部。手法操作有:滚法、拿法、按压法、一指禅法、搓法、颈项旋转法、痛点按摩法、揉捏揉搓法、单手或双手提拿法,以及指揉搓和手掌侧面叩击法等。
(二)颈椎牵引康复治疗本疗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之一。能使椎间隙及椎间孔变大,解除颈肌痉挛、疼痛,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平衡稳定颈椎的解剖关系,减少复发率,提高治愈率。轻者可用间断牵引法,每日3次,每次3O~60分钟;重者可行持续牵引,日间牵引6~8小时,牵引重量一般为5~10千克,30次为1疗程,可牵引1~2个疗程。
(三)物理康复治疗各种物理疗法有其一定的特点,在疗效上互有差异,如用紫外线治疗佝偻病,用低频电流治疗肢体麻痹、颈腰腿痛等。临床应用的物理疗法有:电疗、超声疗、光疗、磁疗、石蜡疗、泥疗、坎离砂疗、水疗、冷疗、空气疗、森林浴及日光浴等放结合临床适当选用。
(四)功能康复治疗头颈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活动范围较大的部位,患了颈椎病的病人,部分丧失颈部正常功能,影响劳动、学习和睡眠。加强颈部的功能锻炼,能促进患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刺激,减少疼痛,缓解颈肌痉挛,平衡颈椎失稳,有利于颈部功能康复。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预防颈椎病的复发。
(五)穴位注射治疗按经络选穴位注射或行压痛点注射治疗,常用穴位有风池、肩井、天髎、肩中俞、肩髃、曲池、合谷、肩三针等穴。穴位注射可用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夏天无注射液、红茴香注射液等。或用醋酸强的松龙25~50毫克加l%利多卡因5~10毫升混合局部封闭。痛点封闭5天1次,3次为l疗程。穴位注射可每日或隔日1次,IO次为1疗程。或行神经阻滞封闭。
(六)针灸康复治疗可取养老、绝骨、列缺、落枕、后溪、大杼、天柱、天井、曲池、肩井、合谷、风府等,可根据临床症状适当选用,一般留针10~20分钟或加电刺激,每日1次、每10次为1疗程。
(七)气功康复治疗气功,是祖国医学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即有导引按跷(即是古代的气功)的记载。气功是从防病治病,增强体质,扶助正气,改善整体情况入手的整体康复疗法,临床应选择应用。
(八)药物康复治疗
1.西药①解热镇痛剂:缓解疼痛可用奥沙新,阿斯匹林,消炎痛等。②解痉药物:可解除肌肉痉挛,适用于肌张力增高,严重阵挛者,可用安坦片、苯妥英钠等。③营养和调节神经物;常用刺五加糖衣片,健脑合剂、谷维素、维生素B1及B12,有利于神经变性恢复。_④扩张血管药物:可改善患部血供,如菸草酸、血管舒缓素、地巴唑等。
2.中药中医辨证施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多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温经散寒为主。对于减轻该病的临床症状有~定疗效。常用成药有颈复康、风湿痹痛片、骨刺片、豨桐丸等。常用方剂有颈椎痹痛汤、活血止痛汤、老肢伤痛汤、活血通髓汤、三痹汤等。肾阳虚型兼挟寒湿型可用肾气丸加减或八珍汤加味。每日1剂。清水煎,分早晚服。
3.中草药外治可用痹痛洗方熏洗患部,每天熏洗2次,每日1剂。另外可用神康药磁发生器治疗(地市级科研成果鉴定,桂平市一等科技成果奖)。
(九)小针刀疗法
(十)饮食疗法
(十一)手术康复治疗非手术康复治疗后不见效果者可采用手术治疗,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时机、手术入路等。
我国学者依据临床表现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和其
他型。
颈型: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以颈部症状为主,以青壮年发病居多,主要表现
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或活动受限等。
神经根型:此型发病率最高,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先有颈痛及颈部发僵;继而有肩背
痛或上肢疼痛。上肢有沉重感,握力减退,有时持物坠落,手指有麻木感等。
脊髓型: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10%-15%,以中老年以上人为多,急性发病多为外伤所致,
可出现截瘫或偏瘫。多数发病缓慢,先有上肢症状,手部发麻或活动不灵;或先有下肢症状,
如发麻及行走不稳,躯干有紧束感等。
椎动脉型:发病率与脊髓型相近。多见头昏、眩晕、甚至摔倒;有时出现恶心、呕吐、
视物不清、耳鸣、耳聋。当头颈处于某一位置时,常可诱发上述表现。
交感型:临床表现较复杂,常见有偏头痛、枕后痛;或有视物不清,畏光、流泪、眼球
发胀、眼睑下垂;或有耳鸣、听力障碍、面部发麻等。
其他型:又称混合型,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症状同时出现。
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颈椎病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颈椎病的最新诊断标准为:
(1)临床表现与影象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象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3)仅有影象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诊断依据分别为:
(1)颈型: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其他型:颈椎椎体前乌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