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深皇家学会会员布莱德什先生20分钟的报告深深打动了中国听众,他演说中的“利器”只是一系列有关英国废弃煤矿的幻灯片。
在“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上,参加分论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高科技国际研讨会”的国内环保官员、专家和公众从布莱德什的主题报告中看到了中国治理环境问题的一种希望。
布莱德什的幻灯片十分简单,但却是他毕生研究和实践结下的硕果。幻灯片展示了生态完全遭到破坏的英国废弃煤矿一步一步恢复成自然景观的过程。前来参加研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说,这是了不起的历史成就。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也最早尝到生态破坏恶果。但现在他们已经把历史上由于采矿而造成的废弃地恢复了自然生态,甚至变成了乡镇景观。目前英国每年的旅游收入相当可观。
与会的国内专家不约而同地把议题集中到沙尘暴上,影响越来越大的沙尘暴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蒋高明研究员说,近年来肆虐的沙尘暴是“人祸”而非“天灾”。他列举的科学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北方的光照、温度、降雨量等自然因素与历史相比并没有大的变化,甚至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表明并没有遇到“天灾”。而人为因素则有巨大的变化,例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人口最近50年增长了近4倍,牲畜增长17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由游牧变为定居。蒋高明确信,草场退化主要是人的作用。
蒋高明把恢复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沙地是北京沙尘天气的重要沙源。蒋高明和他的同事在内蒙古正在进行恢复生态的实验,他们从布莱德什先生的恢复生态学中得到了启发和指导。
布莱德什先生是国际生态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曾领导小组成功地恢复了包括受到重金属严重污染地区的生态。他在今天题为“借助自然力进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的报告中总结了自己过去从事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经验主要是两条:1、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这是所有问题的关键;2、要恢复生态环境的地点是否适合所选择的物种。
他指出,“如果不遵守这些基本的规律,生态恢复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认为,过去我国进行西北生态建设恰恰在这些方面注意不够。
蒋高明认为布莱德什先生的经验之谈在理论上并不高深,但内涵十分丰富,值得中国在恢复生态建设中作为警戒。
参加今天研讨会的有来自加拿大、法国、乌克兰等国家的专家及国内学者共180多位,大家普遍认为,在未来几十年发展恢复生态学将越来越重要,而保护生物多样性也会更加集中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上。从国际到国内,恢复遭到破坏的自然生态正在成为更加迫切的环保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