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德国海德堡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天文学研究所,日前启动一项名为“大型望远镜自适应光学”的研究计划。它将有助于获取更清晰的天文观测图片,并有望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内获得应用。
自适应光学技术是目前光学设备领域最前沿的尖端技术。对天文观测而言,利用望远镜获得超远距离辐射源的高精度图片非常重要。但是,望远镜自身越大,理论上需要的精度也就越高。通常情况下,地球大气的扰动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天文望远镜观测图片的清晰度,而自适应光学技术是一种实时校正光学系统随机误差的新技术,能使光学系统适应使用条件变化而保持良好性能,有效解决高分辨率和激光传输光学系统的动态随机干扰问题。采用自适应光学技术持续观测,可以有效消除观测图片失真问题。
据悉,“大型望远镜自适应光学”研究项目将邀请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罗伯托·拉加佐尼博士主持,计划耗资400万马克,用时3年开发出大型双筒望远镜用自适应光学系统。
科学家认为,如果该计划能够取得较大进展,将不仅有助于天文学家放眼宇宙,还将为人类在生命科学等其它研究领域带来突破。例如,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可以实现人眼视网膜高分辨率成像。利用该技术对眼底血管进行高分辨率层析成像观测,可以及时发现眼底毛细血管阻塞、扩展等病变现象,从而对眼底病变实现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