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将参与青海湖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华社电 青海省林业局近日与中国科学院信息网络中心、动物研究所等部门达成协议,利用各自优势,开展青海湖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

青海湖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宝库。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有野生动物213种,其中包括普氏原羚、雪豹、藏野驴、黑颈鹤、玉带海雕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7种。此外,青海湖还是候鸟重要栖息地,每年在青海湖停息的候鸟有189种、12万多只。

2005年8月,中国科学院信息网络中心、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病毒研究所专家在对青海湖考察之后,表示可以与青海省合作开展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与保护。目前,双方已达成了合作协议。

据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德海介绍,根据协议,双方将利用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工作第一线与中科院4个研究所联网,搭建信息沟通的平台,同时,利用保护区的资源和现场工作优势与中科院科研和人才优势,进行互补协作。近期,双方将首先合作开展禽流感的控制与监测工作,以后扩展到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研究和保护等方面。

张德海说,双方已初步商定,今年3月开始对青海湖鸟岛现有鸟类监测设备进行改造,扩大监测范围,建立网络数据库,加强对禽流感以及迁徙鸟类的监测,着手建立联合实验室。 (钱荣 马勇)

科学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