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禽流感人际传播机理:感染部位并非鼻腔或咽喉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日本东京大学的河冈义裕和鸟取大学的矢恭子等人研究发现,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的部位并非鼻腔或咽喉,而是肺部深处的细胞。这一发现表明现阶段通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引发大规模感染的危险很小。这一研究发表在了2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禽流感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侵入体内。但科学家发现,人类与鸟类的细胞在结构上有微小差别。河冈教授的研究小组检查了人的鼻黏膜、支气管和肺等部位的细胞,结果发现,在咽喉和鼻黏膜等处几乎没有禽流感病毒受体,但其在支气管和其前端的肺泡中则有大量分布。因此,病毒的增殖局限于肺等呼吸器官的深处,通过鼻涕和唾液传染给其他人的危险较低。河冈教授认为,从受体看来,人人都有被感染禽流感的可能,但并不易发生人际传播。普通人类流感病毒在咽喉和鼻腔大量繁殖,容易伴随喷嚏及咳嗽时的飞沫向周围扩散,而禽流感病毒很少被包含在飞沫中排出人体外,这或许能部分解释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难以在人际间扩散的原因。此前,一般认为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存在个体差别,有人具有易于感染的体质。

尽管目前尚未发现禽流感病毒通过人际传播的病例,但科学家指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仍在快速演变过程中,一旦发生变异,这种病毒就有可能引起人类流感大暴发,但应成为在鼻黏膜或咽喉处感染的病毒,因此需要继续监视病毒变异过程,研究其潜在的易于人际传染的类型以及加重病症的原因。

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