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学习的最佳效果又是什么?学习的目的及最佳效果,是增长寻找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时代可以帮助青少年创造性地学习……”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3月23日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论坛”上做主题报告《互联网与青少年》。
“网络游戏的魅力在哪里?”胡启恒阐述说,技术进步和互联网使游戏具有强烈的挑战性,玩家需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才能在那些需做复杂分析的智力游戏中控制局面;而青少年在此中可摆脱教师与家长给予的压力、排除现实世界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在游戏中圆自己的英雄梦。故西方一些教育学家,将游戏的一些特征运用于教学,将学习过程设想为一个游戏过程。西班牙曾试验编写6个教育游戏覆盖语文和数学,在6个学校中试行,有20多名教师和300多个学生参与。
胡启恒说,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以学习书写为基础的学习,已经转变为以敲击键盘为基础的学习;图书馆已经不再是首选的寻找知识的地方,组织信息和知识的方法从线性的文字表达为主已转移到超文本和多媒体;学习效率和速度大为提高,顺序、线性的信息处理让位于并行、多发、多层次处理方式;“图片作为文字的辅助表达方式”,已经转变到“文字成为多媒体的辅助说明”(Visual Intelligence);ICT技术和互联网提供的可能性促使思考方式转变,更容易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相关,倾向于采取多种观察角度和更为灵活、适应性的思维方式。
胡启恒说,信息时代的学习过程,学生主动地位的重要性更为凸显:被动地被传授知识,完全不同于直接与计算机对话、交互并从中学习;学生更喜欢在高明的网上专家指导下,主动去寻找自己认为需要的知识解决正在挑战自己的问题,更容易接受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其思考路径有些类似游戏中角色的行为——很多时候喜欢靠“不断行动,不断修正”(trial and error)方式。但是,作为系统知识的教育,还必须强调系统性、综合性,鼓励全面、战略的思考,对于将处于竞争环境中的新的一代人,教师应尽量理解他们并循循善诱。
胡启恒说,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多彩化,鼓励新的一代人更喜欢发挥想象力,而游戏就是想象的世界;能否以这种风格把学生带到神奇的科学世界,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对新时代教育的一个挑战。
胡启恒说,若把“戒网”视作“戒毒”则只会使中国更远地落后于世界。她说,父母和教师,我们的社会(特别是普及率高的媒体,如电视)应该有能力担起重任,把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胡启恒强调,我们必须培养青少年成为善于独立思考,拥有自治、自律能力,具有智慧和科学思维的一代新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重任。
来源:《大众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