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4月11日电(李瞧、马扬)我国科研人员近日证实,3年前在吉林省中部出土的恐龙化石是一种新属种的鸟脚类恐龙化石。
这具恐龙化石全长约1米,头骨长为115毫米,吻部短,眼眶长度接近头骨长度的三分之一。这种恐龙具有5颗前上颌齿、眶前孔小、外下颌孔缺失、前齿骨发达等特征。经科研人员研究认定,这是鸟脚类恐龙化石,根据其头部特征判断,这条恐龙属于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新属新种。
吉林大学博物馆馆长金利勇研究员说,这条恐龙是混合了原始的和衍生性状的小型鸟脚类恐龙,是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中发现的第一种原始鸟脚类恐龙。它对于研究鸟脚类的演化、角龙类的起源,以及深入了解松辽盆地白垩纪脊椎动物群的组成结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吉大博物馆恐龙研究课题组成员陈军介绍,这具恐龙化石是2003年吉大博物馆研究人员在长春及周边地区发掘出的400多件古生物化石中的一件,经过约3年的修复,恐龙化石已基本恢复原貌。根据它的挖掘地点和样本保存地点,吉大博物馆研究人员将这具恐龙化石命名为“长春龙”。
陈军说:“通过化石判断,这条恐龙虽然身材娇小,但已经成年。由于它两条前腿较短,后腿修长优美,因此我们判断它是一种喜欢用前腿抓树叶吃的小型恐龙。”
经专家初步鉴定,与这具恐龙化石同时出土的古生物化石中还有兽脚类、角龙类等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以及哺乳类、鳄类化石。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已被描述的恐龙大约有350个属、650种至700种。我国已描述和定名的约有100种。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