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理大气污染源,减少可吸入颗粒物
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期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国家标准,2010年在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解决北京沙尘暴问题,2015年基本解决北京可吸入颗粒物和扬尘污染问题。
2.地下
管网的规划、改造、信息化建设
北京要争取在2008年之前建成地下管网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北京地下管网情况,对管网数据实时更新;2010年之前,形成以数字化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地下管网规划,对北京地下管网实时监测、修复、更新,形成对地下事故隐患的及时预警,消除地下安全隐患。
3.以提高出行效率为目标的智能交通体系建设
这项工作主要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到2010年,争取使五环路以内85%的通勤出行时间不超过50分钟;边缘集团到达市中心出行时间在1小时以内;最远的郊区新城到中心城的出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北京与周边地区主要城市的出行时间在3小时内。第二阶段,到2015年,争取实现北京市城区1小时通勤的总体目标。城区90%以上的信号灯纳入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施主要区域的控制。
4.提高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
进一步探索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的应用机理,开展技术与设备研发,并制定体现北京区域特点的技术标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到201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翻两番,达到240万吨标煤的目标,同时,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总消费量的比重要达到4%以上。
5.促进废旧物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依据《北京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面提升北京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平,实现年60万吨的再生纸生产能力,废塑料回收率达到60%以上,废旧轮胎回收率达到70%,废旧家电回收率达到80%;年300万条的废旧轮胎资源化利用能力,年300万台的废旧家电拆解处理能力,二次电池回收率达到30%。科技促进这一目标实现的工作分为2个阶段开展:2008年以前,以支持现有企业对外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加工利用水平为主,推进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2008年后重点进行产业化推广,扩大利用范围。
6.废弃工矿区、垃圾填埋和堆积区土地生态修复
到2010年,启动并完成一系列北京废弃工矿区、垃圾填埋和堆积区、荒地、废弃河道、可恢复农田等土地生态修复的试点项目;到2015年,基本完成适宜修复的荒地、废弃河道、可恢复农田等土地的生态修复,基本完成对修复难度相对较小的废弃工矿区、垃圾填埋和堆积区的生态修复;到2020年,实现北京主要废弃工矿区、大面积垃圾填埋和堆积区变成绿地,基本消除其对北京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北京土地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
7.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把握科技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趋势,探索科技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基于大文化背景的新型服务业态,发挥科技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支撑作用,全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8年,进一步强化北京在工业设计、数字动漫、数字影音、网络游戏等文化创意领域的优势,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到2010年,将北京建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心之一,形成服务北京、辐射全国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
“十一五”期间,北京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主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大力发展城市现代化农业,加强二三产业发展,加大山区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农村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加大职业技术培训力度、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村卫生环境建设和整治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9.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服务功能
依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农村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农业的发展要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融生产、生活、生态、服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而服务功能作为农业的新功能尽可能地得到发挥,对北京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0.软件产业做大做强的3条产业价值链
“十一五”时期,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要实现由先导型产业向支柱型产业的转变,由技术型产业向服务型产业的转变,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成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标志,使北京成为国际化软件都市。到2010年,北京软件产业营业收入将超过2500亿元,年均增长25%。实现增加值800亿元,占当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
11.推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提升发展与产业升级
新材料与信息、生物一起被列为21世纪的三大高新技术,同时,又是发展信息、生物等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及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基础与先导。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12.发展相关技术,做强高端产业
以首都经济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发展思路为指导,结合北京的科技及产业基础优势,发挥重大工程带动作用,落实《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发展对北京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产业。到2010年,巩固北京作为我国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生物医药、重大装备等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地位,增强北京的辐能力。
来源: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