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研究人员在4日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指出,通过提取广东湛江一处湖泊中的沉积岩岩心发现,在1000多年前出现过一次罕见的季风期异常,导致中国全国大旱。这一灾情成为中国唐朝统治晚期农民起义的导火索之一,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晨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满志敏教授。满教授表示,“大旱加速唐朝灭亡”的说法很有趣,但是从目前的中国古代气象研究来看,唐朝并没有发生过特别大的旱灾。
古气象研究没有类似发现
满教授表示,古代气象的监测与现代气象不同。现代气象是采用观测天气、计算平均值的做法;而对于古代气象,科学家只能寻找“代用资料”进行研究。
“代用资料”有两大类,一是历史文献,二是观察古代气象对于大自然造成影响留下的痕迹。德国研究人员采用的湖泊沉积岩样本是一种典型的“代用资料”。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观察树木年轮的宽窄,来判断古代气象的变化。
德国研究人员认为,公元8世纪的一次季风期异常,导致中国大旱,天气变冷,从而造成农民起义、推翻了唐朝统治。满教授表示,中国专家从树木年轮入手进行的古气象研究的确发现,在公元7世纪后期到8世纪早期的唐朝,出现过北方变冷的现象。但是说到特大旱灾,不管是从历史文献资料,还是现在已经发现的大自然中的“代用资料”,都没有相关记录。
广东样本并不能代表全国
满教授认为,德国研究人员从广东湛江一处湖泊中提取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仅仅代表中国南方地区曾经发生过旱灾,而不足以代表整个中国。而且,历史上并没有关于南方地区灾民外迁的记录。唐朝后期的移民潮,受战乱影响,都是从北到南的。
此外,满教授还指出,如果发生过特大旱灾,应该会造成农牧过渡带的南移,也就是农民因为旱灾而被迫变耕为牧、让耕地变成草原的现象。但是,2000多年来,中国的农牧过渡带并没有出现过显著的变化。(程艳)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