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专电 艺术品鉴定工作以模棱两可和容易出错而闻名,为提高准确度,欧美国家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把核技术用于艺术品分析,以帮助回答有关艺术品产地、年代和真伪等伤脑筋的问题。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这种鉴定方法已逐渐在全球得到应用。
报道说,国际原子能机构目前正在发展中国家推广使用核技术的艺术品鉴定方法。2006年9月底在维也纳总部召开年会时,它专设展台展出了几十份科学文件及摘要,记述核技术如何解决了一些历史和艺术谜团。
比如,中国科学家曾向唐代(公元618年-906年)古陶发射中子以辨明其产地。墨西哥科学家用此方法鉴定殖民时期陶器时,发现原以为从西班牙进口的陶器实际上是本地制造的。
艺术品鉴定使用的核技术都是核科学中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包括中子活化分析法、质子激发X射线发射分析法、加速器质谱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比如,要确定年代久远的艺术品的产地,以往的典型做法是对比风格和手法。然而即使费尽周折地查找档案和不远万里地去核对藏品,也常常不能定夺,有时还会得出错误结论,而采用核技术鉴定则不同。
以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馆为例,它用核技术辨明了馆藏古雕塑的产地,其中包括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身首异处的雕像,当时激进分子错将宗教人物的雕像当成王族而“大开杀戒”。检测工作在核反应堆进行,操作员用高速运动的中子撞击艺术品碎片,由此产生的大量伽马射线揭示了艺术品的微量元素组成,与欧洲教堂、采石场及雕刻品用类似方法揭示出来的特征比较分析后,博物馆确定了古雕塑的来源。
在贝鲁特,科学家用黎巴嫩原子能委员会的粒子加速器向古代盛酒、橄榄油、蜂蜜和鱼的黏土罐喷射粒子。高速运动的粒子使这些双耳罐在X射线下发光,揭示出不同的微量元素组成。初步分析显示,法国出土的一个双耳罐与罗马时期在贝鲁特制成的一件陶器有相似之处。
国际原子能机构曾展出用于艺术品鉴定的一台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它比高尔夫球袋稍大,发出的X射线能使被测物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从而鉴定出其元素构成。与中子技术相比,这一方法更经济、简单、迅速,但精确度稍逊一筹。
科学家用一幅油画演示了其工作原理。他们用X射线照射一幅普通油画,油画五彩斑斓的色块会在电脑显示屏上以一系列波状线的形式呈现出来。科学家确认处在波峰的是硫、钙、钛、铁、锌。油画的成分经年累月常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化学标识能帮助确定颜料和油画出品的年代。
据报道,所有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都能免费获取该仪器的设计图和技术细节。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