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东北采访农业科研时,听到吉林农业大学提出这样一句口号:绕开大路,占领两厢。意思是,在农业科研上绕开玉米、水稻、大豆、耕作、栽培、土壤、畜牧等“大领域”,集中优势力量专攻吉林所特有的长白山资源开发、菌类、特产等特色项目。与此相对应,吉林省农科院也在科研选题选项上避开同行的优势项目,减少或撤销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而把优势科研力量集中在能发挥自身特长的项目上。
这种“绕开大路,占领两厢”的科研思想,体现的正是扬长避短、分工协作的精神。道理虽然简单,然而在现实的农业科研中,并不是每个地区都愿意走这样的路子的。据了解,我国现有县以上农业(含林业和水利)科研机构1500多家,科研人员队伍近7万人。长期以来,这些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竞争有余而协作不足,导致同一生态类型区域内农业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农业科技上中下游之间断档,农业生产的瓶颈技术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农业科技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不高。而由于科技人员之间、项目下达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同一家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争抢同一个项目、同一份项目申请递送两个部门的现象时有发生。农业科技人员“天天写申请,终年跑项目”,科研单位之间、课题组之间甚至同事之间“严防死守,秘不外传”,我国农业科研这样的竞争局面令人堪忧!
如何改善上述状况,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利用率?辽宁有专家提出,可以通过将同一生态类型区域内的农业科技资源模块式组合的办法,依靠优势互补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变低效竞争为高效协作,增强整个区域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比如水稻、玉米、大豆,东北三省都有种植,农业科研也各具优势,各自关起门来“小而全”地搞研究成本很高,也没有必要。如果能有效梳理和串联三省相关优势科技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学科互补,人才叠加,必将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
专家的建议引人思考。要发展现代农业,仅靠“单兵突进”的农业科技发展模式和分散小规模的农业科技合作方式是不行的,重“大路”更应重“两厢”。应该动员所有优势力量,面向生产实际、面向产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开展跨省界、多层次、全方位的大联合、大协作。协作可发挥各地区、各省的自然、经济、科技、人才、市场等优势,形成协调联动和优势互补。这样“大路”与“两厢”协作发展,共同繁荣,既有利于科技资源的利用,更能使一大批在各地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尽快进入生产领域。(曹茸)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