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找到宇宙演化证据 大星系由小星系碰撞而成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项针对形成早期宇宙的首批明亮星系的研究表明,大约在130亿年前,这些星系的数目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篇对宇宙最早期时星系演化的观察报告为星系形成等级理论提供了新证据,该理论认为,大星系建立在小星系间的碰撞和合并基础上。

美国加州大学天文学家理查德-伯文斯和加斯-伊凌沃斯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宇宙“大爆炸”发生后9亿年间星系的形成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在9月14日的《自然》杂志上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对太空中3块暗色斑块进行观测,伯文斯和伊凌沃斯捕捉到了130亿年前原始星系中的恒星发出的光亮。在如此遥远的距离,只有最明亮的星系才能为人们观察到。伊凌沃斯教授表示,这是至今人类获得的最遥远的红外和光学信号,它们帮助人们观察到星系形成最早期阶段的情况。

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大爆炸”后的9亿年后有数以百计的明亮星系,而在“大爆炸”后2亿年间只有1个。伊凌沃斯说:“在‘大爆炸’后的7亿年间,并没有更大、更明亮的星系,而在随后的2亿年中却出现了许多,因此在这个时期,肯定有许多小星系在发生合并。”

天文学家可以通过光线红移现象了解太空光线是何时发出的。伯文斯开发出的软件可以自动在哈勃太空望远镜获得的数据群中搜寻出来自高红移星系的数据。伯文斯目前在加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是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他表示,他们为宇宙结构形成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测量方法,因此能够了解随着时间的变化,小星系转变成大星系的速度。

据悉,研究人员观察到的星系比今天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和附近其他巨型星系要小许多。如果银河系是位年长者,那么观察到的星系则是姗姗学步的孩子或学龄前儿童。尽管研究人员此项研究中没有观察到小星系,但是,威尔金森微波各项异性探测器不久前准确探测到了它们的存在。(毛黎)

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