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众多猜测
中国在买石油!中国在买韩国证券!中国在买谷物!中国在买福特汽车公司!中国在实安哥拉I未来几个月里,想必会忻到许多诸如此类的话。预计全球货币、农矿产品和债券市场将因此而变得更疯狂一些。中国正从其巨额外汇储备中拨出约2000亿美元建立一只新的基金,该基金很可能开始对比美国国库券更吸引人的东西进行投资。问题在于,尽管我们知道这可能是件大事,我们甚至连这只基金将如何运作的最基本的情况也不知道。
先说说我们知道的情况。过去的5年里,中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到2006年年末,外汇储备已达1.1万亿美元。我们认为在2007年至2008年间,外汇储备将继续以每月200多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我们预计中国的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在此基础上,预计外汇储备在2009年年末的某个时候将达到2万亿美元。
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北京的一些人开始对这笔钱的管理表示不满。有人抱怨说,收益率(美国国库券及其他没有风险的美国证券每年的收益率仅为4%至5%,这类投资可能占外汇储备的70%至80%)太低。另一些人说,考虑到增加社会支出的迫切需要,把这么多钱投入海外毫无道理。还有人在考虑是否应该在海外开发大片的金属矿和油田——中国缺乏这些战略资源并且不得不为此支付高价。这些声音汇总在一起,变成一种模糊的感觉;“必须做点什么。”
我最近的一次纽约之行表明,谣言已经十分盛行。跟我聊天的一个人说,他听说中国的新基金将把1000亿美元投人实物商品,600亿美元投人亚洲证券,400亿美元投人债券。另一个人听说,中国巳经在购买亚洲证券。第三个人没有看出这样的动向。又有一个人认为,为了培养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大力购买亚洲的债券更为合理。然而还有一名基金管理者认为,这只基金只能延续国家外汇管理局过去的投资战略,因为如果有任何别的举动都会对美元有不利影响。
我认为这使我们回到最主要的问题:钱能买来幸福吗?或者换句话说,这只基金能实现北京的各方各面似乎想要实现的任何政策目标吗?显然这非常难。
若干难题隐现
分析一下对外汇管埋局“旧”投资战略的三种批评,没有一条是非常有道理的。首先,收益率低。这种批评纯粹是愚蠢的。管理外汇储备与管理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甚至养老基金不同。它的目标不应该是收益最大化,而是首先要支持选定的汇率机制,随后再确保投资的资本价值和流动性。
或许还可以补充一点:更高的收益只会意味着更多资本流入中国,而这是外汇管理局目前力图避免的。如果人们真的对提高中国资本的收益率感兴趣,应该从汇率本身开始。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应该会使中国人的劳动所得提高。
话说回来,如果新基金真想提高收益,那将需要新的授资理念和战略,需要一些经验丰富的基金管理者。
第二,如果需要为卫生和教育拨款,国库内有足够的钱这样做。2006年年底,财政部在央行的储蓄账户里有相当数量的资金,但(很奇怪)似乎不愿意花这笔钱。动用外汇储备不是什么好的选择——因为一旦使用外汇储备,就必须把它们转换成人民币,而一切又将回到出发点,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将不得不发行人民币购买外汇。社会支出应该在财政部的账户而末楚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进行。
第三种批评更有道理一些,它涉及用外币(不是本币)购买海外的农矿产品。包括原油在内的某些产品的战略储备将是有益的。但麻烦在于这一切如何运作。首先,如果中国真的要进入石油、铜或谷物市场,它究竟如何能确保一旦此事被其他交易商察觉,价格不会变得对自己不利?第二,中央各部门和省份将纷纷游说政府购买它们需要的资源,如何应对这种夹击?第三,如何管理和分配买回的商品?围绕谁掌握财权和库房钥匙必定会有激烈的辩论。
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会令北京对幸福的追求复杂化。它可能在海外造成巨大的政治影响。首先是美元。至于中国自己,它仍然身陷美国前财长拉里·萨默斯曾经说的“金融恐怖平衡”,因为如果中国抛售美元,他们手里余下的美元的价值将下跌。
市场一旦发现中国让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蛛丝马迹,抛售美元的压力将极其巨大——华盛顿也会有话要说。但这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想改变,为何设立新的基金?它激励北京要极端保守、悄无声息、循序渐进地让外汇储备多元化。
其次,考虑一下这可能造成的地区影响。如果北京购买在台北上市的大量证券,人们会如何反应?购买东京的证券又如何?如果这只基金确实在亚洲证券市场上表现活跃,中国与该地区的关系将变得复杂得多。如果中国外汇储备基金拥有某公司5%的股份,其他投资者会怎么想?他们能相信,中国持有股份仅仅是出于金融方面的原因吗?
在运作方面还有一些大问题。如果新基金购买海外企业(比如印尼天然气田、美国经营不善的公司、德国高端的机械工程公司)的控股权,后者的经营将如何进行?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很可能只会在本国造成不满,给国外带来不安。简言之,钱不太可能给北京买来幸福,至少不能轻易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