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疫情传播,主要有三个主要环节:
1、传染源(包括患病与携带病原的人与动物);
2、传播途径(包括水、饮食、接触、虫媒等);
3、易感人群(儿童、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者)。
另外,自然因素(如气候、地理、自然灾害)与社会因素(如营养与居住条件,卫生设施与生活环境等)是疫情传播的重要促发因素。
自然灾害,如水灾、洪灾与地震灾害等大灾之后 ,引起大疫流行的原因如下:
1、空气污染:
地震引起的山石与房屋倒塌,产生大量烟尘与灰尘或有毒气体,造成空气与饮水、饮食的污染;
2、水源污染:
灾后人畜尸体未能及时消毒或掩埋,而发生腐臭,污染环境与水源;洪灾与地震使厕所等卫生设施遭到破坏,污水、垃圾、粪便乱流,严重污染环境与水源。
3、虫媒兹生:
由于环境与卫生条件恶化,加上气候炎热,可引起蚊蝇及病菌大量兹生,灾后鼠类无处藏身,到处乱跑,引起疾病传播。
4、灾后灾民的居住与生活条件极差,正常的生活秩序打乱,加上精神与心理上的巨大伤痛,可引起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伤病员与老弱病残者更是容易遭受疾病的袭击。
所以大灾之后,从各个环节都造成了传染病流行的有利条件,大灾之后有大疫是有科学道理的,也是有历史经验的,必需加强积极的预防。
在地震发生后, 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和虫鼠为害,并迅速蔓延;灾民从四面八方聚集,不能保证正常生活,健康状况下降,易传播和染病。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经验。因此,在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