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有一次我语文得24分,第三名。还有一次数学好像也是24,但不知道是多少名。
不知道这句话你看不看的懂。本来只是想解释一下之前那句话,却忍不住加了点东西。
“你自己好好想想”,我那句话可以算是对这几个字的回答,不过得改一下:“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想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却发现你眼前的这句话已经回答了。”我一开始想说的就这么简单,而且在那“两个月”之前,在上个学期我就已经想到了:“我几乎每节课都在想这个问题,当然,只要不是很困的话。”后来那两个月我其实是在想怎么将这个想法表达出来,并且就像一开始说的,我想加入(应该说融入)一些别的东西,我甚至觉得那些东西更重要,虽然到现在我还说不清是什么。
我已经忘了最初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我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不断修改自己要说的话。虽然中间有几个比较满意的版本,但每次坐到电脑前时总是对自己说:下星期吧。而到了下星期,我又会产生新的想法……
最后就变成了:“我想说明一些事情,我花了近两个月的数学课来想该怎样说,却发现你眼前的这句话就能很好的说明。 ”
当第一次对自己说这句话时,我觉得非常满意,但随即发现不可能有人看得懂。可能是不想白忙一场,我还是将这句话发了出来,毫无疑问,确实没人能看懂。
马上到中午了,我还是想不出接下来要说什么,算了,反正手机只剩一格电了,想出来也不能往手机里存了。不过中午做什么呢?总不能睡觉吧!那种刚睡着或者刚有睡意就得起来的感觉可不好受。至于下午,只要不像昨天数学课那样趴桌子上睡就行了——我睡的都快吐了,头晕的就好像那天地震时一样,但连坐起来喝口水的力气都没有,所以就头晕了两节课,比地震都刻骨铭心。
下午是语文课,我现在觉得语文课是最好过的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小语文就很差的原因……
就这样吧,虽然有很多东西都没用上,但我只能说:“就这样吧,再改我会疯掉的。” 或许我已经疯了,因为我已不知多少次的对自己说:“就这样吧…”
虽然只剩一格电,但还是够将上面的话输进去,可是然后呢……
按过一大串清除键后我感到很困,不知道这次我能不能很快睡着……
晚安!……
但是明天……
“明天”,也就是现在,我会将这些都发出来,你说的已经够清楚了,剩下的交给我吧。
我很喜欢用爱问知识人,但是没百度知道上人多,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html
老师这麽说是给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反正就是很给你面子嘞!你应该要深刻自我反省下了~
教学有一种方式叫:填鸭。
填鸭,就是生灌,不管你吃得进去还是吃不进去,都得往嘴里灌。
形容没有思维的人叫:鹦鹉学舌。古人称之为:人云亦云。
这类人没有自己的思维,没有自己的主见,完全是听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说,别人怎么做,自己跟着做。
“你自己好好想想”就是充分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人的大脑进行思维,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或办法对某种事宜加以解决。没有必要千篇一律地按照一种方式或模式去做。
这就是“条条大道通罗马”的道理。
焦裕禄有句名言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任何事情经过自己的大脑思维后得出的结论,最重要。往往能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