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
不论是肯尼迪时代的“新边疆”计划,还是里根时代的 “高边疆”战略,或是NASA人的探索与创新的精髓,美国人心目中始终存在一个“边疆”,而这个边疆是不断移动、不断延伸的。一旦这种“心理边疆”消失了,美国的衰落也就到来了
翻开任何一本美国历史教科书,我们都会发现,“边疆”是自始至终都频频出现的一个词汇。可以看出,边疆对于美利坚民族来说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移动的边疆线
1783年,弗基尼亚等13个英属殖民地,在华盛顿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取得独立,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当时美国的国土只限于大西洋(12.48,0.67,5.67%)西岸到阿巴拉契亚山以东的地区。当时美国的边疆线就是距大西洋海岸只有三四百公里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美国独立后,一方面,美国政府不断向西拓展领土,不仅通过各种蚕食手段侵蚀西部的法国和西班牙殖民区域,甚至不惜以战争方式扩张领土;另一方面,在美国军队的后面,则是一浪高过一浪的移民潮。这些移民由东向西,披荆斩棘,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农场、牧场和矿场,使大片土地得到开发。
在西部开发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种专业的“拓荒者”,他们每建成一个新农场就把它卖掉,然后再继续西进开拓新的农场。这样,他们始终走在移民的前列。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这场延续了一百多年的西进运动,使美国的边疆线不断向西移动。19世纪中叶,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和开发,吸引了新的移民浪潮。于是美国又出现了从太平洋沿岸向东移动的边疆线。在美国历史上,边疆的概念是指每平方英里人口在2人以上6人以下的地区。到1890年,这两条边疆线重合在一起,美国的陆地边疆结束了。在美国历史上,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事件,它意味着美国陆地边疆的结束,也意味着美国一个历史时代的结束。
特纳的“边疆假说”
这是一个无声的事件,并没有造成什么轰动,甚至没有人意识到。但这一无声事件却引起一位年轻历史学家的注意。这位历史学家就是弗雷得里克·J·特纳。1893年,他写出了著名的《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一文,并于同年7月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历史协会会议上宣读。
在文章中,特纳提出了著名的“边疆假说”:“直到现在为止,一部美国史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对于大西部的拓殖史。一个自由土地区域的存在,及其不断的收缩,以及美国定居的向西推进,可以说明美国的发展。”这位历史学家一生研究美国边疆史,著有《新西部的兴起》、《美国历史上的边疆》、《地域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以及《1830~1850年的美国:这个国家及其地域》等著作。在威斯康星大学和哈佛大学执教期间,特纳一直讲授有关西部历史的专题课,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弟子。这些人后来散布于美国各地,在许多大学和机构从事教学或研究,热心传播特纳关于“边疆假说”的观点,形成所谓的“边疆学派”。
在美国历史学界,边疆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不仅在于边疆学派利用美国历史上的“边疆”概念解释美国的发展,还在于“边疆”理论合理地表达了美利坚民族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发展与扩张的欲望。特纳提出的“边疆”概念不是通常地理概念上的边陲或边界,而是指不断向太平洋沿岸移动的“活动边疆”,即美国不断扩展的边疆。正如特纳在其论文中指出的,“美国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依靠边疆形成的”,“美国人势必继续要求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以便发泄他们旺盛的精力”。此后,“边疆学说”为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津津乐道,边疆成为美国人民的一种情结,美国人民心中始终存在一个不断延伸的边疆。
“边疆学说”对美国国家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不过,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在殖民扩张方面属于后来者。当美国的陆地边疆结束并希望向海外扩张时,发现已有的陆地都被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所占据。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与这些老牌殖民帝国争夺殖民地,特别是要争夺海洋。1867年,美国从俄罗斯手中收买了阿拉斯加,1898年吞并了夏威夷群岛,并发动美西战争,夺取菲律宾和关岛。美国的海洋边疆达到了远东太平洋西岸。另一方面,美国还不断地扩展自己的商业边疆。1784年,美国的“中国皇后号”商轮首航中国。1853年,美国贝里将军率领的舰队来到日本,迫使日本开港开国,从而打开了东方门户。随后,美国的势力进一步渗透到中国,于1844年与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望厦条约》。所以说,美国的商业边疆早就达到了远东并向世界其他地区延伸。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希望利益均沾,充分体现了美国对于远东和全球商业利益的关注。
边疆情结延伸:太空边疆
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最终登上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宝座。美国的地理边疆和商业边疆的扩展都已经结束了。然而,美国人心理边疆的扩展并没有结束,还在不断地延伸,具体体现为美国的太空边疆战略。
1961年,为了与苏联争夺空间技术优势,肯尼迪总统提出了“新边疆”计划,竭力宣扬传统的“拓荒者精神”,提出美国政府应该在科学、教育、社会福利以及经济政策方面创造一个新的边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争霸达到白热化程度。在此背景下,美国进一步提出所谓的“高边疆”战略。“高边疆”一词最初由格雷厄姆中将于1980年提出的。格雷厄姆曾任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副局长、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和国防部情报局局长等职,1980年担任里根总统竞选的国防顾问。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不久,格雷厄姆在传统基金会的资助下,组建了“高边疆”研究小组。经过7个多月的精心研究之后,于1982年3月3日以《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为题抛出其研究报告。
“高边疆”战略公之于世后,立即受到美国政府、军方和公众的关注,并且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高技术发展以及世界局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年夏天,美国启动了“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战略计划,而且是一个包括 火箭技术、航天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的高技术发展战略。正是由于这些高技术战略计划的实施,使美国牢牢占据了科技制高点,并直接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
“高边疆”战略的创始人格雷厄姆坚持认为,历史上对于开拓国家边疆具有独特情结的美国,应该对地球的外层空间进行新的开拓,从而使得太空领域成为美国新的边疆。事实上,这也是美国政府一贯的战略指导思想。美国太空战略的具体执行者,即美国太空署(NASA)长久以来都把自己塑造成美国精神的象征。在NASA人的心目中,他们的使命就是代表美国人民不断地开拓新领域、新疆界,而浩瀚的宇宙更为这一探索赋予了浪漫主义色彩。在这种太空探险中,NASA人曾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而,即使是在“挑战者”号与“哥伦比亚”号 航天飞机失事时,美国民众仍然支持继续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太空专家罗杰·劳利斯说:“由于航天飞行对技术的要求十分苛刻,所以发射航天飞机就成了美国杰出实力的重要象征。这既体现了美国的科技实力,也体现了美国的综合国力。”
“心理边疆”何时消失?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利坚民族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民族。所以“边疆”一词在美国人的词汇里具有独特含义,边疆精神是美国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肯尼迪时代的“新边疆”计划,还是里根时代的 “高边疆”战略,或是NASA人的探索与创新的精髓,仍然是1893年特纳阐述的“边疆精神”的延续。从1620年第一批清教徒乘“五月花”号移民船到达北美普利茅斯海岸,直到今天,美国人民自始至终都处在这种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冒险和不断的进取状态中。他们心目中始终存在一个“边疆”,而这个边疆是不断移动、不断延伸的。美国人民的这种“心理边疆”,是美国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来源。一旦这种“心理边疆”消失了,美国的衰落也就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