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既不是奴隶,也非战俘,”昨(16)日,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剑华对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跪人像给出新解:它们的真实身份是巫师。
身份之谜 奴隶?战俘?祭品?
金沙遗址迄今出土了10余件石跪人像,“这是成都平原商周时期石质遗物中最重要的考古发现,”黄剑华说,但对它们的身份却一直有多种说法。
石雕人像造像皆为裸体,且均呈跪坐姿势:双膝着地,臀部端坐于脚跟之上,赤足。它们的双手交叉背于身后,腕部被绳索反缚,一副痛苦的表情。有学者分析,石像反缚双手下跪,表现的应是奴隶、俘虏或犯人的形象。有的还认为,这些象征着奴隶与犯人形象的石跪人像在金沙遗址大量出土,可能反映了当时古蜀族或古蜀王国中的等级与刑罚情形。另有学者称,“从人像上涂朱砂的情况看,它们应是人祭的替代品,以石人替代过去的活人祭祀。”
两年推敲 三种说法都有破绽
两年前,黄剑华就开始研究石跪人像的身份之谜。“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古人两膝着地伸直腰股为跪,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后跟为坐,这是中国古老的一种礼仪习俗。在殷商时期,跪坐成为崇尚鬼神的商朝统治层的起居法,并演习成一种供奉祖先、祭祀神天,以及招待宾客的礼貌。”鉴于出土的石跪人像采用了商周时期中原地区表现上层贵族人物的跪坐姿态,黄剑华推测,它们并非奴隶或战俘身份。
在三星堆遗址等许多重大考古发掘中,均未发现古蜀统治者有人殉习俗,当时盛行的是具有浓郁古蜀特色的祭祀方式。因此,对石像是人祭替代品的说法,黄剑华认为缺乏依据。
石像新解 应是古时祈雨巫师
在破解石跪人像身份的过程中,黄剑华注意到石跪人像被绳索反缚的双手,雕刻手法极其夸张,“这显然是有意为之。另外,它们修剪的奇异发式显然也有明确的特殊含意”。石像表情除了痛苦还充满悲壮意味,同时交织着静默、企盼、祈祷、等待、苦闷与惊讶等微妙的神情变化。
“石跪人像嘴唇、耳朵等处涂抹着朱砂和彩绘,表现的应是具有巫术色彩的祭祀行为。在古蜀族的祭祀活动中,通常只有巫师之类特殊身份的人才具备这种资格。”黄剑华查阅文献,并结合环境考古材料发现,商周时期不仅中原地区气候多变,成都平原也灾害频繁,常有大旱和洪水。古蜀族或古蜀王国的统治者很可能像中原王朝一样,经常举行求雨等祭祀仪式。石跪人像的身份应是巫师,它们在形态造型上的“剪其发”、“缚其手”,具有“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的喻义,是当时祭祀活动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