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都市女报
走在美容师、化妆师中间,不敢对年龄妄下判断,因为她们的个性和神采遮住了岁月的痕迹。李洪涛走到记者面前,一身黑衣、一顶运动帽,这是她标志性的穿着。“大学毕业做化妆师,现在已经10多年了。”李洪涛的言谈显示出她的成熟。
从普通化妆师到中国化妆研创中心的九名成员之一,从手下只有三个学员到学员近两万名,从卖房办化妆师培训班到资产近千万,李洪涛的经历代表了大多数中国美容美发界人的创业经历,不过她走得更成功,成了第十届中国国际美发美容节的“创业之星”。
第一次开班只有仨学员
李洪涛,哈尔滨人,23岁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到了一家化妆品外企做产品化妆师。小时候,李洪涛就爱临摹手绢上的仕女图,放弃了让人羡慕的美术专业,李洪涛一点都不后悔,“女人天生是画家,画的灵感都一样,画的地方不同而已。”
李洪涛化妆化出了点名气,很多小女孩追着问她什么时候搞培训,“外企给人的空间太小了,既然女孩子们有需求,干脆开个化妆培训班得了。”于是,1998年李洪涛辞了职。等干起来才知道,开一个小培训班有多难,光注册资金就需要5万元,各项前期投入需要30万。妈妈为了支持李洪涛把房子卖掉了,李洪涛租了一间房子办起了培训班。“原来有十多个人表示要报名,结果真开起来的时候,只来了三个人。”
开始没有知名度,李洪涛舍不得打广告,“2000元的广告费,5个学员的学费啊。”1999年,李洪涛的化妆技术赢得了学员的认可,培训班出现了转机。李洪涛的培训班发展成了哈尔滨第一家化妆专业学校,学员达到了2万人,专业也从单纯的化妆发展成了美发、造型、婚纱摄影等多个项目。李洪涛也因为技艺高超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化妆师”、“中国美容名师”,并获得了亚洲发型化妆大赛晚宴化妆造型的冠军。周迅、姜培琳、宋祖英都成了她的模特。
做化妆也要懂管理
将商业和专业结合起来管理,是李洪涛管理自己的学校和影楼的心得。“化妆是美好的东西,不能单纯地从商业的角度考虑收入,特别是学校教学,要对学生负责。”在李洪涛的学校里,很多学生一呆就是一两年,“我的原则就是她们学不会就教到会为止,学费不再多收,因为很多学生都是带着梦想从农村出来的,美术功底欠缺而且也没钱。”
虽然资产并不是很多,但李洪涛很想得开,免费教下岗女工学化妆、资助失学儿童、慈善捐款等她一样都不少做。“我的家境不好,化妆带给我快乐,是因为它美而不是因为它能挣钱。我还要潜移默化地再影响学员,不能让别人觉得做美容化妆的都是没知识的。”
吕燕在西方人眼中确实很美
李洪涛比较善于给小眼睛女人化妆,她说是因为自己眼睛小,标准的亚洲人。“中国人都觉得西方人的深陷眼窝好看,我在研究的时候,就特别注意怎样化出眉骨、颧骨、鼻梁的立体感,立体化妆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这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态——别人的总是比自己的好。”
李洪涛曾经多次见过国际名模吕燕,她说吕燕的美中国人欣赏不了很正常,“小眼睛、矮鼻子、满脸雀斑,还不如周围的人,怎么就成名模了?很多人都这样想,其实外国人看重吕燕的就是这些‘缺点’,他们觉得这就是亚洲人的典型美,和中国人的心态一样,他们也觉得他们没有的就是最好的。”
流行发布背后是商业动机
2004年,中国美发美容协会成立了两个权威的创研中心:发型创研中心和化妆创研中心,有来自全国的顶级美发师、化妆师组成,由他们每年一次发布中国发型化妆流行趋势。李洪涛和毛戈平、李东田、秦怡等九位化妆师成立了化妆创研中心,并在13日第一次发布了2004年到2005年中国化妆流行趋势。
发布会共分五个主题,李洪涛发布了其中“仁爱、和平”的主题,色调以咖啡色、桔黄色为主。据李洪涛介绍,中国流行色是根据国际流行色和中国社会的特点制定的,“每年国际流行色协会都会发布国际流行色,并由迪奥、兰蔻等大品牌承担流行产品的生产,并引来无数的追随者,这样的发布会不仅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可观的商业利润。”李洪涛说,中国发布自己的化妆流行趋势就是要用自己的时尚推动行业的发展,培养中国的权威品牌,同时也给产业带来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