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面临突破 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王朝美妆·作者佚名  2011-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营销是流血的经济。

营销,是经济竞争的具体化,是落在地上的经济。

其背后的核心动力是财富再分配。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对营销着迷,甚至国家力量都不得不参与其中的原因。比如美国总统布什介入安利在中国市场营销,韩国政府介入企业品牌建设。

然而,在长达二十年的营销竞争中绝大多数行业中高端品牌几乎被西方企业全面垄断。

上千亿元的中国饮料行业被西方企业全面垄断。

轿车行业中高端品牌被西方全面垄断。可是一个几乎与中国轿车行业同时起步的韩国轿车在资金、技术都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利用购买技术、利用国内有限的市场,经二十余年不懈努力,将现代汽车打造成“全球共赏”的国际品牌。

日化行业中高端品牌被西方跨国企业垄断;

在保健品和中药行业,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产品可以和安利的纽催莱(年销售额50亿左右)相比。

乳品行业风风火火上百亿的企业规模只有1%左右的利润,与雀巢在中国的几百亿规模以及巨额的利润相比实在无法相提并论。

中国年生产90亿双鞋。可是整个中国鞋行业的利润总额却没有一个“耐克”公司的利润高。

茶叶是源自中国,产于中国,可整个中国茶行业的利润总和却没有一个“立顿”红茶大。甚至于已经落后于印度红茶。

涂料行业,被“利邦”和“多乐士”垄断。甚至连“白玉”豆腐业都被韩国企业控股……

“做世界加工中心”的梦想似乎已越走越艰难。以价格战为屠刀的中国企业似乎也走到了尽头。当中国的一些企业生产一台微波炉只挣五毛钱利润的时候,当生产一双袜子只有三分钱利润的时候,当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这不是一条长远之路。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弱化,20年后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将像侏儒一样活着,活得没有尊严”。因为世界只有百年的品牌,没有百年的工厂。

已经演化成这样一个舞台,中国自己的演员在一些行业几乎都被赶下了台,让外国人在演一出没有中国演员的中国剧。舞台应该是中国企业家的,应该是中国人的。中国营销的严酷现状给所有的中国企业家和营销人员提出了一个事关中国企业未来生死的问题:我们真的就这样一直走下去么?

为什么气势磅礴的广告运动、终端运动、促销运动、降价运动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全方位经济较量中几乎没有什么建树。GDP高速增长的同时却没有产生高价值的品牌。

我们需要纲领性的理论来指导中国企业的下一步营销。

那么,我们突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法则究竟是什么?

这些纲领既是我们突破竞争的战略手段,又是保护自己的有效壁垒。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