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炮轰事件潦草收场 相声之衰究竟原因何在

王朝娱乐八卦·作者佚名  2007-05-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日前,有媒体报道说,相声大佬姜昆跟央视《曲苑杂坛》“杠”起来了。很快,姜昆就出来辟谣,说没“杠”,就是批评了一下这节目的片头歌。《曲苑杂坛》方面的相关人员也站出来说话,大意是,要骂就骂,本节目不会特地讨好谁。

一场风波,迅速潦草收场,既没有多少关注者,也没有多少参与者。这也许就是相声当下境遇的写照。

相声的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姜昆也好,《曲苑杂坛》也好,都为继续相声艺术下了不少工夫。《曲苑杂坛》在开播不久,就效仿音乐电视的模式,制作“相声电视”,试图力挽相声衰落之狂澜。姜昆也是一个把相声当活马医的拯救者。可折腾了半天,相声这碗温吞水,还是逐渐变凉。很明显,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审美与现代生活的冲突,是相声衰落的重要原因。

“贯口”是相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开粥厂》、《报菜名》等段子中,演员大段麻利而有节奏的语言表演,总是给欣赏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贯口”是相声演员的炫技手段,真正的相声爱好者,在欣赏“贯口”时,注重的并非演员的表现,而是自己跟着演员背诵台词时的流畅感受。这种与中国传统戏曲相似的欣赏方式,让相声与大众娱乐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生存在草莽之间的相声,一旦被拉进艺术的庙堂,自然也被套上了堂皇的外衣。早期的相声表演者,为生存计,总是试图一张嘴就让听众笑,以保证自己的上座率。而相声艺术家们则不复有此忧虑,“铺平垫稳”成了艺术家们的追求。如今新创的相声作品中,很少见《大保镖》这样包袱频率高、语速快的段子。尽管奇志、大兵的野路子,给相声输入了一股急风暴雨般的新力量,但似乎依然没有让庙堂上的相声前辈们发生多少改变。

陈旧的形式,或许可以用新的表现手法来改造。气质上的衰退,则直接导致了相声的没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