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新生儿黄胆?每个BB都会得黄胆吗?有什么症状???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但大多数属正常的生理性黄疸,一般发生在出生2~14天内,主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而引起,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只需供给足够的水分和葡萄糖,多可自行消退。另一类为病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而且黄疸较重,进展迅速,迟迟不退,或稍退后又重现,有的患儿甚至持续2~3个月。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有:母婴血型不合造成的溶血性黄疸;红细胞酶缺乏、红细胞形态异常等;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感染,如新生儿肺炎、脐炎及败血症等;早产,如低体重小样儿或未成熟儿;产伤,如新生儿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缺氧等;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如磺胺、痢特灵等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也可导致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某些核团黄染就称为核黄疸。这是病理性黄疸的最严重的危害,主要损害大脑基底节,且小脑齿状核及后联合核、中脑红核及黑质、脑干网状结构等可同时受累,是脑组织的一种不可逆性的损害。初期,新生儿表现为嗜睡、不肯吃奶、尖叫、烦躁,甚至出现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幸存者常常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表现为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手足徐动症、牙齿发育不良、眼睛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等。
新生儿一旦发现病理性黄疸应及早处理。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患儿裸睡于温箱中,以光线照射来改变血中胆红素的结构,促 其变为对神经组织无害的物质并排出体外,同时可结合药物治疗,如静滴葡萄糖、白蛋白等,口服或肌注苯巴比妥等以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极重度患儿需采用换血疗法。
家长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让孩子的黄疸病情减轻,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一点就是要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建议带你的宝宝去测一下黄疸指数,医生会根据指数来做出如何处理的。如果不是很高的话,多喝葡萄糖,增加排泄,可以哺乳。
新生儿黄疸
一、概述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新生儿黄疸较常见,引起的原因多而复杂且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 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为成人的两倍以上,这是由于新生儿初生时红细胞数相对多;其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且破坏快;旁路胆红素来源多和血红素加氧酶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引起。
2.肝功能不成熟 肝细胞内 Y、Z蛋白含量低,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5~15天达到成人水平;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肠肝循环特殊 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和粪胆原。且新生儿肠道内ß-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肠道内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壁吸收经肝门静脉达肝。加重
了肝的负担。
因此,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l%~2%,极易出现黄疽。
【新生儿黄疸分类】
(一)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足月儿在生后 2~3天出现黄疸,5~7 天最重,10~14天 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一般情况良好。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umol/L(15mg/dl)作为生理性黄疸的上界目前认为欠妥,因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umol/L(10mg/dl)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二)病理性黄疸
1·特点 ①黄疸在24h内出现;②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dl)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③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④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
2.原因
(1)感染性: ①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产道时被感染,以
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由于细菌毒素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
(2)非感染性: ①新生儿溶血(见本节);②胆道闭锁;③母乳性黄疸;④胎粪延迟
排出;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等;③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等;①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均可加重黄疸。
【治疗原则】
1.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
2.降低血清胆红素蓝光疗法(参阅第五章第五节);提早喂养和保持大便通畅。
3· 保护肝,控制感染不使用对肝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及黄疸的药物。
’4.适当输血浆和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5.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activity intolerance) 与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贫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与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 与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有关。
【护理措施】
(一)了解黄疸程度
1.观察皮肤 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照疗法护理(参阅第五章第四节)
3.耐心喂养患儿 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
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二)严密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2.神经系统 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大小便观察 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
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4.处理感染灶 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
处理。
5.补液管理 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
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
也可进入脑组织。
(三)健康教育
① 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的配合;
②对于新生儿溶血症,作好产前咨询及孕妇预防性服药;
③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④若为母乳性黄疸,嘱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
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
再恢复母乳喂养。⑤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
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一些新生儿的皮肤会出现发黄的现象,到出生第七天时,发黄最明显,这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现象呢?这是因为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血球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质。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质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质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一般很轻微,如果宝宝的精神很好,吃奶也正常,那么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一般8-10天会自行消退。
二、病理性黄疸
如果新生儿的黄疸出现的时间早,在生理性黄疸减退后又重新出现而且颜色加深,同时伴有其它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它的症状为皮肤发黄,白眼球、泪水和尿液有时也呈黄色,如果新生儿精神倦怠、哭声无力、不吃奶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参考文献:www.bbs.ewsos.com [妈咪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