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表妹(19岁)患有变应性血管炎,脚部溃烂已经痊愈,但仍伴有剧烈疼痛,请问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再溃烂?谢谢!
变应性血管炎,当以激素治疗为主,你表妹虽溃烂已经痊愈,但仍疼痛,激素仍应用维持量,不能停药。
建议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
现将本病,介绍于后:
变应性血管炎
【概述】
变应性血管炎(Allergic vasculitis)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组织病理有白细胞核破碎的血管炎表现,有皮肤损伤,也有多个内脏损伤。本病有许多名称,为了防止混乱,Ruiter认为本病称为变应性血管炎比较合适,本名称体现了由变态反应引起血管的炎性改变。本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皮损数周可愈,严重者可有多脏器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变应性血管炎是以小血管、小静脉、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尤以毛细血管后静脉的炎症为特点的一组血管炎疾病。肌型动脉不受累及,临床表现以皮肤血管病变为主,皮肤外器官血管病变较轻,多累及关节和肾脏,多不构成不可逆性器官功能障碍和生命危险。变应性血管炎又称小血管炎,过敏性血管炎,白细胞碎片性血管炎。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有发热、焦虑、全身不适、肌痛、关节痛,但典型关节炎少见。突出损害为皮肤血管炎,表现为等麻疹、丘疹、出血性丘疹、淤斑、结节、水疱、大疱、皮肤糜烂和溃疡或复发性等麻疹。病人常感皮肤瘙痒,针刺样或烧灼性疼痛。病变以下垂部位如下肢和骶部突出。某些病人可伴有皮肤外血管炎,以关节和肾脏受累多见,患者关节痛,可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少数病人呈肾功能衰竭。胃肠道症状有腹痛、出血,以Henoch—Scloonlein紫癜为突出。也可有外周神经病变。肺部血管受累在胸部
X线片上可显示肺部非特异性渗出病变。血象显示轻度白细胞增多、贫血、血沉增速,嗜酸性粒细胞可有轻度增多。血清补体水平降低为本组疾病中一种特殊类型,可能与先天性补体缺陷有关。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与补体水平下降与疾病严重性相关。部分病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其他非器官特异性抗体测定如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可为阳性,但滴度不高。
变应性血管炎急性期病程可持续数周,病变消退后常留下色素沉着。部分病人可反复发作,少数患者转变为慢性过程,持续数月或数年。变应性血管炎主要为一儿科疾病,多数发生于7岁前,但成人甚至老年人亦可发生。成人几乎每例皆有皮疹,更有坏死趋势。关节表现可涉及大或小关节(儿童多影响膝踝关节)。胃肠道表现较儿童少见。肾损伤与儿童相似,但似更易出现肾功能衰竭,病程更缓进。成人可出现心肌损伤,而在儿童中极少见。
如果没有找到真正的病因,再次溃烂是可能的;
严重者可造成多脏器受损,甚至会危及生命。
所谓“变应性血管炎”实际上说的是一种表象,真正的病因可能是:
1/药物感染:巴比妥酸盐类、磺胺类、碘化物类、异体蛋白等过敏;
2/外部感染:病毒、链球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真菌、杀虫剂、除草剂及化学品等因素;
3/内在疾病:冷冻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要根据不同原因及症状可进行积极治疗、预防。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类 别:皮肤性病科
概 述: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肤性病科),本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累及真皮浅层小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以小腿、踝周尤为显著。临床表现有丘疹紫癜、风团、小水皰、多形性红斑、小结节,以红斑和结节较常见,病程慢性,可迁延达数年之久。本病常发生于青年男女,可能的诱因包括细菌、病毒感染以及某些药物因素,鉴于本病的形态多样、病程长,如能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缩短病程,减少痛苦,提高疗效。
症状表现:
1.初期皮损为粟粒大小红色斑丘疹与紫癜;
2.红斑基础上出现黄豆大小水皰、血皰与结节;
3.水皰破溃或结节坏死后可形成浅溃疡;
4.慢性病例常见多种损害同时存在。
5.皮疹对称分布于双下肢与臀部。
诊断依据:
1.慢性经过,反复发作,以双下肢为主分布;
2.皮疹呈红斑、丘疹、紫癜、小水皰、结节、风团、溃疡等多形损害;
3.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沈增快;
4.抗“O”值增高;
5.组织病理显示皮下组织上部非特异性脂肪组织炎及真皮炎症反应;
治 疗:
治疗原则
1.寻找和去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2.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
4.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5.对症支援治疗。
用药原则
1.早期轻病例以口服抗组织胺药、维生素C、E为主;
2.中期普通病例以口服或肌注抗组织胺药物,维生素C、E及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少量皮质激素疗效较佳;
3.重症病例以静脉予中等至大剂量皮质激素为主,同时注意支援对症治疗;
4.应用激素效果不佳者可试用氨苯枫、秋水仙堿等治疗。
预防常识:
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皮损以双下肢为主分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减少行走时间,睡眠时要抬高下肢以利皮疹愈合。同时该病与变态反应有关,尽可能去除病因是减少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