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查出说我爸爸得颈椎骨髓炎,就是在脊椎骨里面发生炎症.外在表现为,手脚发麻,关节骨痛.因为太深入,抗生素类西药比较难到达.他很担心会瘫痪,所以,想寻求一些中医调养良方,最好是药膳食物类,或针灸,或推拿按摩等等.请各方朋友来帮帮忙,提供一些偏方,保养方法.只要能达到活血、行气的效果,都可以。谢谢!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尤其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易于发生颈椎病。颈椎病随着年龄的递增而成倍增加,轻者造成患者病痛,重者可致残。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一)牵引
1. 适应证 颈椎牵引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
2. 颈椎牵引的方法 一般用颈枕牵引带作颈椎牵引。
(1)姿位: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2)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
(3)牵引频度与疗程:一般每日牵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为一疗程,可持续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O-14小时。
(5)利用电动牵引器械可进行间歇牵引,被认为有利于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般是牵引2分钟,放松或减小牵引重量1分钟,反复进行半小时左右。
(二)推拿
1.作用与适应证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系因颈项长期劳累,气血失和,加上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所致,推拿治疗可以调和气血,桂风散寒,疏筋通络,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推拿适用于除了严重颈脊髓受压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颈椎病。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传统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认为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但国内已有安全有效的牵引和推拿治疗的报道,因此,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疗,只是手法宜温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应刚柔结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接着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
(2)施行旋扳手法时,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此时必须注意:1)旋转角度不可过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3)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疗
理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肌肉,缓解症状。方法可选用高频(微波、超短波)、低中频电疗(如TENS,间动电疗,电脑中频)、超声波、磁疗等。
(四)运动疗法
1. 运动疗法的作用 颈椎病的运动疗法主要是做医疗体操练习,颈椎病医疗体操的目的与作用主要有两方面:(1)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2)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
2. 适应证和禁忌证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五)神经阻滞疗法
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反复单次阻滞或置管连续注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单次阻滞每周两次,5次为一疗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药一次,每5次为一疗程。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间孔、颈部痛点阻滞)。常于第一次阻滞治疗后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故须反复施术以巩固效果,至少须连续治疗2~4个疗程。
(六)药物治疗
颈椎病症状显著时常用药物作辅助治疗以促进症状缓解,常用药物有解痉镇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神经营养药及血管扩张药等。中药也常应用。
(七)心理治疗
(八)日常生活活动指导
1. 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
2. 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屈活动。
3. 某些日常活动应该停止: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
验方
【方名】升葛二虫汤。
【组成】升麻30克,干葛30克,生山楂30克,当归30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祚忠方。
对于颈椎部位的骨髓炎宜加三七10g(为末,吞服)姜黄10g桂枝10g金银花30g路路通30g。
希望有用。
你这是‘颈椎骨髓炎’,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颈椎病’。
推荐一文,供你参考:
脊椎骨髓炎
过去对脊椎骨髓炎的认识不足,容易被误诊,其实并不少见,据统计约占所有骨髓炎的4%。成年男性患者比较多见。患病部位以腰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颈椎、 胸椎。
[病因]
(一)血源性: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一样,由其他部位感染病灶经血行侵及。
(二)泌尿生殖系感染;因泌屎生殖系统的血液循环与脊椎静脉丛有直接的联系。膀胱镜检查后,亦可能发生。
(三)局部感染,如椎间盘手术后、腰椎穿刺等也可引起。
[病理]
(一)病变部位: 主要根据血液供应的特殊性来决定, 以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者多见,然后由此侵R椎弓e,亦有直接侵犯椎弓,向前侵犯到椎管者。
(二)骨质病变:椎体海绵质骨早期呈骨疏松,晚期呈反应性增生, 但不塌陷。 椎间隙早期即狭窄,一般比脊椎结核为早;椎间盘破坏后上下椎体在较早期自行融合,是脊椎骨髓炎的特点。
(三)脓肿形成:与结核有所不同,常不沿肌间隙向远方扩散。多居于病灶附近,且易直接扩散到皮下。常见部位如下:
1.椎管外脓肿:在颈椎为咽后壁脓肿; 上胸椎为纵隔后间隙; 下胸椎为腹膜后间隙,第十二胸椎和第一腰椎为膈下脓肿或肾周围脓肿。
2.椎管内脓肿:硬膜外脓肿可扩散到硬膜下间隙,引起脑膜炎;或横断型脊髓炎,甚至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死亡率很高。另外,硬膜外脓肿可由椎间孔穿出椎管外。
[临床表现] ——般可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前者在急性期有严重的中毒症状。化验检查见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培养常有细菌生长,血沉率快。轻型者,周身症状较轻,白细胞数不甚高,但血沉率增快。局部症状在两型中都有腰背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局部压痛明显,肌痉挛、脊柱僵直呈板状。如位于腰椎者,常有腹部症状,如腹痛、腹部膨胀、腹肌紧张等,这是由于腹后壁腰神经根受刺激所致。
x线所见较结核出现早, 2—3周后即可见椎间隙狭窄。 椎体轮廓和椎间隙边缘不清,有时椎间盘呈毛刷状。病变在附件者,x线表现骨质疏松。晚期椎体骨质致密,椎间盘已有骨化阴影,或有新骨形成骨桥,使椎体融合。椎体本身多不塌陷,很少引起楔形变和驼背畸形。
[诊断] 重型者诊断较易,轻型者易被忽略,因此,如有急性腰痛、脊柱僵硬、腹胀,体温升高、血沉率增快时,应考虑到脊柱骨髓炎的可能。
本症应与脊椎结核、类风湿性脊椎炎、椎间盘突出等相鉴别。有时也需与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肾周围脓肿等区别。尽量不做诊断穿刺,以免感染扩散。
[治疗] 病人应严格卧床,给予全身支持疗法,包括适当的输液输血等。早期应用剂量较大的广谱抗菌素,尤其是重型病例。局部可作热敷理疗等。如在颈椎,可做布兜牵引。脓肿形成者,应及时切开引流。有脊髓压迫症状时,尽量作早期减压手术,预防截瘫。
●骨髓炎偏方
方1
〔组成〕鲜独角莲、樟丹备1 份,香油(花生油、豆油亦可)2 份。
〔用法〕先将独角莲切成片,放入油中,待煎至焦黑色时即将其捞出,继以微火炼油,至滴水成珠(珠不散为度),将火移开,慢慢将樟丹倒入油中,边倒边搅,充分搅匀,再用微火将油、丹熬成黑色即高火放至冷水中,即成独角莲膏。将膏药烤软摊在布上,贴于患处。如患处已破溃,须将膏药中间剪一小孔,使破溃面露出膏药外面,便于脓汁流出。
方2
〔组成〕山石榴根60g ,猪骨适量。
〔用法〕加水2 碗半,与猪骨共煮,煮存1 碗,冲酒,空腹服,每天1 剂,30 天为1 疗程。
方3
〔组成〕鲜常春藤叶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
方4
〔组成〕多花勾儿菜根60g ,白簕花根60g ,羊肉125g 。
〔用法〕酌加酒、水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发作。
方5
〔组成〕鲜茅莓根二层皮适量,烧酒少许。
〔用法〕捣烂,敷患处。
方6
〔组成〕金鸡脚30g 。
〔用法〕水煎,冲冰糖服。外用鲜根茎捣烂加桐油调敷。
方7
〔组成〕哥兰叶根9g ,淮牛膝9g ,龙须藤9g ,甘草6g ,当归6g 。
〔用法〕水煎服。也可用哥兰叶30g 、鸡矢藤30g 、甘草30g 、两面针9g,
水煎服。
方8
〔组成〕蜜桶花(莱江藤)60g 。
〔用法〕泡酒内服,早晚各服适量,并外用牛皮胶于水中泡软拉成条状
插入瘘管中,待牛皮胶溶化时,脓自行流出。
方9
〔组成〕绣线菊叶或根皮适量。
〔用法〕鲜叶捣烂敷患处,或晒干研粉撒患处。也可用根皮加白酒煎取
药液外用,以纱布浸药酒覆盖患处,每日或隔日换药1 次。内服银花15g 、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独脚莲9g 、牛膝3g ,每日1 剂,水煎,分3 次
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骨髓炎。
方10
〔组成〕三叶委陵菜根(捣碎)15g ,大蓟根15g 。
〔用法〕加水或烧酒炖服,严重者连服3 个月。另外,用半边莲5 份、
榔榆根皮8 份捣烂外敷,每天换药1 次。最后可用三叶委陵菜全草或根捣烂
外敷收口,至痊愈为止。
方11
〔组成〕鲜石上莲全株。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或用干品,用淡米酒浸软磨汁,调开水外搽
患处。
方12
〔组成〕泽漆、秋牡丹根、铁钱莲、蒲公英、紫堇、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
方13
〔组成〕白藤、五香藤、木贼草、虎杖、独定子各等量。
〔用法〕各药共研成细末,取适量加热水拌凡士林,用纱布裹药包敷患
处。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方14
〔组成〕独叶白及粉3g 。
〔用法〕以酒送服。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骨髓炎(骨折所致者)。
方15
〔组成〕白毛桃(未嫁接)根白皮适量,红糖少许。
〔用法〕捣烂,外敷局部。
颈椎病和颈椎骨髓炎是两个不同概念的疾病,治疗方法大为不同,还是抓紧诊断为好。(应在较权威医院)。